对凉血止血类中药抗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斑马鱼筛选实验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肿瘤已经得到现代医学的认可,医疗界在治疗肿瘤该领域求新求变,力求研发出新的肿瘤药物。  而中药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肿瘤已经得到证实,在中医治疗肿瘤的各种理论上,肿瘤在八纲辨证属于里证、实证,在卫气营血辨证属于血分证,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以;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而临床凉血止血药在肿瘤患者后期发热的治疗中也是常用药物。所以,对于凉血止血类药物在抗血管新生方面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在该实验组中,选取五种凉血止血类药物来研究其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分别为:大蓟、小蓟、地榆、侧伯叶、白茅根。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上述五种药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而以斑马鱼为模型的抗血管新生方面研究不足。本实验以TG品系的fli1a-EGFP转基因斑马鱼为模型,利用其绿色荧光蛋白显影特质,在显微镜下观察中药水提物成分对斑马鱼体内血管生成的抑制效果,并且,借此进一步筛选具有抗新生血管作用的中药。  方法:  选用TG品系的fli1a-EGFP转基因斑马鱼为生物模型。将新鲜配置好的中药提取物(工作浓度:200μg/ml)(分别为:大蓟、小蓟、地榆、炒侧伯叶、白茅根)和阳性对照药物-PTK787(5μg/ml)处理受精后22小时(22hpf)的斑马鱼胚胎直至48hpf。每个样品处理30只斑马鱼胚胎,在12孔板(Falcon)中实验。药物处理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将各药物浓度处理后的胚胎在体式荧光显微镜(Nikon SMZ-1500体式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血管表型观察和拍照,拍照时相为48hpf,以分析各个样品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ISV)生成的影响。完整的体节间血管(ISV)是衡量斑马鱼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重要指标。完整的ISV是指:连接背主动脉(DA)和背长轴血管(DLAV)之间的那一段血管。在血管筛选实验中,同时对各个样品诱导的斑马鱼发育毒性和死亡也进行观察和统计。  结果:  炒侧伯叶、白茅根具有抑制斑马鱼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大蓟、小蓟不具有抑制斑马鱼新生血管血管的作用。地榆、炒侧伯叶、白茅根水提取均表现出导致斑马鱼死亡现象。  结论:  实验中,炒侧伯叶、白茅根水提物在TG品系fli1a-EGFP转基因斑马鱼生物模型上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地榆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有100%致死毒性,炒侧伯叶有20%致死毒性,白茅根有10%致死毒性,大蓟、小蓟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无致死、致畸。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目的在于比较中医辨证分型中复合型颗粒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客观评价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采用
目的探索感染白色念珠菌(下简称白念菌)小鼠的肾指数与其病情的相关性,用肾指数法评价小鼠感染白念菌疾病模型和相关药物对该疾病的疗效,建立一套更为简便、客观的模型评价指标。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昆明种小鼠12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分别为高剂量白念菌感染组(A组),中剂量白念菌感染组(B组),低剂量白念菌感染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将各组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