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媒介化空间的地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建设也呈飞速增长的趋势。然而,地铁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地铁带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寄托了市民们复杂的情感,是一个媒介化的城市实体空间,在城市生活中承担着传播信息的作用,作为媒介的角色为传播信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地铁作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被不断探讨。特别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发生空间转向以来,城市实体空间逐渐纳入传播学研究领域。城市实体空间的媒介化问题受到了传播学界的关注。从传播学角度来说,地铁在城市中具有怎样的媒介功能以及作为媒介化空间的地铁是怎么建构起来的值得思考。本文从实体空间、虚拟空间、第三空间的角度出发,分析并解构了作为媒介化空间的地铁,从而探索出地铁媒介化空间的构建路径。首先,从符号学、文化地理学等角度对地铁空间的符号进行分析,呈现出在作为实体空间的地铁中,物质符号是怎样传播的。随后,这些符号通过组合传达出一定的意义,承担起承载都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构建集体记忆和地方感并创造公共交往空间的功能,从而从实体空间转化为虚拟空间。最后,乘客以乘车体验为基点为地铁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赋予生命和能动性,并以此链接起地铁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形成一个充满矛盾性和开放性的空间。本文研究发现,作为媒介化空间的地铁其媒介化空间的建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转化,二是通过乘车体验链接起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并赋予其能动性和生命力从而形成一个充满矛盾性和开放性的地铁空间,这一空间十分接近爱德华·索亚所提到的第三空间。因此,我们可以从第三空间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地铁在城市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审视媒介、人、技术和空间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