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岛是四面环海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海岛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于陆地而言,海岛上的植被、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都有一定的差别。海岛的社会经济条件与陆地差异较大,海岛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工具等,都会直接影响海岛的生态系统。近些年来,海岛旅游业的兴起、海洋资源的开发等,使得海岛的开发强度加大,海岛生态系统也遭到了威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海岛生态脆弱性指的是海岛生态系统受外部干扰后引起的不利影响的敏感度和不适度。建立完善的海岛生态系统评估体系,并且将该评估体系进行试点评估,对于高强度开发海岛的生态系统保护有重要意义。我国对于海岛的生态脆弱性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海岛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尚未建立针对于高强度开发型海岛的专用评估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评估海岛的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力三个方面,构建了高强度开发海岛的生态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以我国山东省烟台市的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及其周边海域为本研究的研究区,通过实地调研、野外调查、资料收集等有关工作,在研究区运用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南、北长山岛及其周边海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估。通过贝叶斯网络分析模型对生态脆弱性评估结果和影响长岛生态脆弱性的各个指标进行条件概率分析,从概率的角度分析了评估体系中各个指标对岛陆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程度。结合熵差法,提取了对生态脆弱性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指标。最后,结合关键指标和影响程度,以空间可视化的形式对生态脆弱性可优化地区进行展示。基于长岛生态脆弱性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既能保护长岛重点生态功能区,又能够兼顾长岛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态管控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有:(1)通过评估海岛的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力,结合高强度开发海岛的特征,选择了自然因素指标和人文因素指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和结合前人的研究,构建了包含23个评估指标的高强度开发海岛的生态脆弱性评估体系。(2)运用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地区进行试点评估。根据南、北长山岛生态脆弱性评估结果,长岛地区生态脆弱性程度低,表现为不脆弱、临界脆弱或轻度脆弱。其中,海域地区无脆弱区,附近海域均为不脆弱区(1219公顷)和临界脆弱区(2528公顷)。岛陆地区含不脆弱区(412公顷)、临界脆弱区(1445公顷)和轻度脆弱区(368公顷)。其中,北长山岛的中西部、南长山岛的东南部部分地区受到的外界干扰等较多,加之自身的属性易受外部影响发生改变,使这些地区的生态脆弱性相对较高,生态系统表现为轻度脆弱。岛陆部分的沿海地带多处于不脆弱或临界状况。这些地区虽然受到外界的干扰大,但由于其自身属性导致这些地区极不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所以生态系统脆弱性低,生态系统表现为不脆弱或轻度脆弱。北长山岛和南长山岛相较,北长山岛生态脆弱区占北长山岛总面积的29.97%,南长山岛生态脆弱区占南长山岛总面积的8.79%,北长山岛的生态脆弱性高于南长山岛,北长山岛生态状况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而发生改变。(3)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模型,获得了评估结果与评估指标两两结合同时发生的条件概率。利用熵差法,计算得到NPP、陡坡占比、地下水、土壤和岛陆开发的熵差分别为0.21、0.55、1.05、1.13和1.42,NPP和陡坡占比两个指标的熵差最小且均小于1,说明NPP与陡坡占比与生态脆弱性关联度最高。(4)选择NPP和陡坡占比作为影响生态脆弱性评估的关键指标,根据关键指标的状态子集,结合生态脆弱性评估结果,选择出了可以降低地区生态脆弱性的一级优化区(可以优化为不脆弱的地区)和二级优化区(可以优化为临界脆弱的地区)。南北长山岛生态脆弱性一级优化区域非常少,仅有4公顷。其中,北长山岛有3公顷的分布,南长山岛有1公顷的分布。二级可优化区域的面积共有184公顷,且二级可优化区域多分布于北长山岛。北长山岛共有二级可优化区126公顷,而南长山岛共有二级可优化区58公顷。这些地区应该作为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生态保护,限制开发,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