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篇研究的兴起,翻译研究中的学者也逐渐把视角转向语篇。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局限于字、词层面者居多。而今语篇衔接与连贯在翻译中的应用已成为学者津津乐道的课题,所以本文选择从一个更为整体的篇章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英文翻译中的衔接问题。其中,各种衔接是手段,而语篇连贯是最终目的,所以通过衔接手段的研究来指导翻译作品中语篇的顺畅连贯是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本文主要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同时参照中外语言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对比研究中文作品及其译作的衔接手段的异同,对语篇连贯的不同贡献,以及对中译英的实践指导,尤其是针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作品的研究,其中选用了沈复的《浮生六记》及林语堂的英译本作为研究范例。《浮生六记》源于清代作者沈复的生活随笔,描述了他与妻子生活中的点滴,内容丰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有代表性。基于古代文学的语体特性,作品中的衔接手段比一般的现代文用的更少,行文中更中意合,句际关系也更隐含,从而原文与英译文在衔接手段运用之间的差距更大,衔接手段的转换更为灵活。因此,通过《浮生六记》的英译来研究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英文翻译中的体现是恰到好处的。本文分为五章,在第一章引言中,简单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罗列了中外对篇章语言学、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衔接与翻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简明分析总结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及其意义与作用。第三章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主要基于其语法层面的四种衔接展开研究,即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第四章是在第三章的四种衔接手段的理论基础上,对《浮生六记》中英两文本中的衔接手段进行比较分析,从其异同之处分析得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英文翻译中的衔接改变或转换,并用于日后的翻译实践。最后,第五章总结第四章对于英汉衔接对比研究后所得的翻译策略,并指明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由于古文言语简洁精炼,文中的衔接与连贯在中文的意合背景下更为隐晦。基于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英译过程中,各类语法衔接手段各司其职,衔接手段的灵活转变恰如其分地解决了英译文中的语篇衔接和连贯等问题。译者需充分挖掘古文中的隐性衔接,再通过采用其它的衔接手段在英译作品中显现出来,从而使古文的隐性衔接与英文的显性衔接达到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