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多年来的城镇住房体制改革使房地产资产的商品属性得以确立,房地产事业的活力得到释放。与此同时,我国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住房的市场化导向导致保障性住房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并导致其他不合理现象的出现。以当前过高的住房自有(化)率为例,在住房问题已经被公认为当今中国人最沉重的生活负担之一时,中国却在最主要的住房指标上名列“世界第一”。据世界范围调查:发展中国家住房自有率一般较高,而发达国家住房自有率较低。我国居民住房自有化率过高,是对缺乏相对完善的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反映,并不能弥补保障性住房建设不足的缺憾,追求住房自有源于他们对安全感的基本需要。适度的住房自有化水平既可以明确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性住房的界限,又是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对解决住房难题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围绕保障性住房和资源配置理论的基本内涵,借鉴现有的理论成果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住房自有化适度水平下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借鉴国外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对策和建议。力求完善住房体系,满足社会各收入群体对住房的需求,最终达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的合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