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化研究热潮中,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焦点之一。聊城市农业资源丰富,垦耕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本文通过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与近期(2005、2007、2008年)土壤调查数据比较,借助历年聊城统计资料,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农作物类型和集约度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土壤质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20多年来聊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面积递减,未利用地面积增大,园林地面积近期趋于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小麦、玉米被作为主要的农作物来种植;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元素含量不同,有机质、全N、全P、速效磷含量表现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为: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后,土壤性质亦发生改变。未利用地开发后表层土壤中各项养分含量有明显提高,开发为耕地后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减小;而开发为林地,土壤孔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在改善土壤质量上开发为林地比开发为耕地成效显著。棉花、玉米与小麦等农作物之间土壤质量存在差异,并且由于农户施用化肥的量或种类均一化,造成土壤养分含量失衡,部分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差异性增大。 (3)通过两时期比较得出,随着农民生产投入的加大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研究区土壤养分质量总体上提高,但部分区域有所降低。在基本相似的农业生产管理作用下,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空间差异性减小。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前言部分:简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综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研究的现状,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从地理位置、自然概况和经济概况三方面对研究区进行简单概述。 第三章:数据与方法。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根据前人研究经验,结合本论文获得的数据资料特点,确定了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通过相关资料统计分析,确定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地利用强度变化两方面就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土壤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进而通过计算剖面点土壤养分质量综合指数,空间插值分析土壤养分质量变化的空间分布情况,最终得出研究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提出解决措施。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主要观点,指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的复杂性,对该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