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性住房是关乎民生利益的工程项目。是政府为了缓解特定人群的住房压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实行分类保障、限定价格的福利性住房。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仍存在较大的缺口,受财政资金不足的影响导致了保障性住房存在供给数量不足、选址偏远、配套设计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降低了使用者的满意度。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项目的供给效率。但是保障性住房是具有福利性的公共物品,利润率低,与私营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特征形成反向对比,此外,运营风险的多样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增加了运营管理难度,突显了合理风险分担的必要性。合理的风险分担有利于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还原保障性住房服务本质属性。而不合理的风险分担容易造成双方责任意识缺失,增加了项目的管理难度和项目的交易成本,阻碍了项目进展,降低了合作稳定度。综上,本文从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风险承担意愿的视角,结合风险重要性设计风险分担框架,提高私营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运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PPP模式在保障性住房项目顺利运用。本文的研究脉络如下:首先本文通过对一般住房和普通住房、PPP项目失败案例的总结归纳,设计了PPP模式下保障性住房运营风险清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从风险发生危害程度、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分担三方面进行打分,用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识别双方认识差异,按照双方的风险分担差异度和风险重要性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双方风险分担差异度高-风险重要度高)、第二象限(双方风险分担差异度高-风险重要度低)、第三象限(双方风险分担差异度低-风险重要度低)、第四象限(双方风险分担差异度低-风险重要度高);第二,双方认识的差异性侧面体现了双方对风险的态度。如果双方在源头对风险的认识已经产生歧义,会影响双方对风险管理的态度。对于风险认识差异性较小的风险,基本说明双方对这一类风险的认识已达成共识,在协商时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结合差异性和重要性,构建重要性—差异度四象限矩阵图,分别设计风险分担方案;第三,分担原则和方法确定。《PPP项目合同指南》指出的风险分担目的确定本文的风险分担原则;第四,基于差异度高-重要性高设计风险分担方案,是本文重点研究部分。基于本文的分担目的是选择最合适的风险分担主体,选择灰色关联度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风险模型,并通过案例模拟验证其可行性应用,以此确定运营风险的分担主体。最后,为了风险分担的有效实践,提出了相关的风险分担激励措施,为本文构建的风险分担模型有效实施提供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