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结构、集约度和绩效视角对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选取1997-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集约度研究、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差异及其机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提出甘肃省土地利用持续发展的对策;结论以及总结。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出发,对甘肃省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甘肃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上述分析,文章得出以下结论: 1、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在十年间发生了一些变化,存在着地域差异。林地的变化幅度最大;未利用地、园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都有增加的趋势,水域用地有减少的趋势。土地利用速度变化也很显著,耕地、牧草地和水域是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的下降幅度较大;园地增加最为剧烈;林地增加也较明显。 2、甘肃省各市州的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都较高,多样化指数较低的地区集中化程度均较高;甘肃省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数为4种,类型为未利用地-牧草地-林地-耕地,且未利用地占绝对优势,这体现了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点。相对于全省而言,各市州耕地都具有区位意义;园地以平凉市、天水市区位意义显著;林地以陇南市最为显著;牧草地以甘南州最突出;交通用地中除甘南州和酒泉市外,都具有区位意义。 3、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牧草地的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匀线较近,说明这3种用地类型在甘肃省分布较为分散,耕地和林地、园地曲线距绝对均匀线最远,这3种用地类型在甘肃省分布较不均衡。这与通过计算得出的基尼系数的结果一样。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总体有所下降,但就各市域而言则变化剧烈,下降最多的是平凉市,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嘉峪关市。不同市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开发程度差异较大,林地和水域在各市域面积分布较为稳定。信息熵总体略有增加,反映出土地利用整体趋于有序性。酒泉市、陇南市、临夏州和甘南州,土地利用紊乱度在缩小,土地利用类型处在稳定时期。 4、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除1998年外,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差距不断增大;土地集约利用则以兰州为中心向外递减,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状态;土地集约利用重心表现为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而经济发展水平重心则由西向东迁移;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协调度较差。 5、甘肃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经济绩效与效益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率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离散;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4种“俱乐部趋同”类型,高绩效和低绩效趋同俱乐部的空间分布最广,稳定性最大;绩效内部的协调度体现为高值区带动下的区域整体水平趋高,但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单纯的正比关系。 6、选取11个因子作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定量研究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是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显著的因子。 7、提出了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应建设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