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功能区和生态涵养地,相对城市地区而言,乡村地区更带有“健康”、“绿色”、“生态”的特征,拥有更广阔的开敞空间,为人类生存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乡村生态也是保障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大都市区的城乡空间边界和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与忽视乡村原真性的大拆大建等现象,使得城市建成区范围迅速扩张,周边的乡村地域范围不断缩减,对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与此同时,乡村地域多功能性变化、乡村工业化等带来乡村内部土地利用变化,也造成了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损失。
随着新时代乡村衰败问题逐渐凸显,乡村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精明的发展方式来保障乡村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精明增长理论在城市地区的广泛应用,为乡村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可行性借鉴。因此,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在识别城乡空间边界基础上,进行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测度研究,选取景观紊乱度、建设用地占比为城乡空间形态差异指标,人口密度、二三产业增加值和POI数据为功能分异指标,构建城乡空间边界识别指标体系,确定乡村实体地域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遥感定量测量和CASA模型测算分析南京市1985-2016年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进而借鉴精明增长理论提出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的思路建议。研究表明:
(1)1985-2016年南京市城市规模增加迅速,城乡边界不断向外蔓延,并且主要沿北偏东、南部和南偏西方向向外扩展,同时乡村的面积不断减少。从土地利用的变化来看,除湿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特点外,乡村其它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变化程度最剧烈的是耕地。从总体来看,两个阶段中,后一阶段减少的速率明显快于前一阶段。
(2)从生态系统的不同服务功能价值时间变化来看,1985-2000年乡村生态的各类服务功能价值表现出下降的特点。其中涵养水源的功能价值下降最大;2000-2016年,除了涵养水源的功能价值外,其它各类功能价值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阶段乡村生态系统的维持大气平衡价值和有机质生产价值下降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减缓,营养物质循环价值下降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变化来看,两个阶段南京市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下降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南偏西和南偏东方向。到了第二阶段,除了北部和北偏西方向的服务功能价值有所增加外,其它各个方向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仍以南部、南偏西和南偏东方向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下降量最大。从整个研究时段来看,下降率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偏南和偏东方向,其中偏南方向的变化率更大。
(3)不同发展阶段乡村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受不同主导影响因素的影响。1985-2000年以乡镇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发展迅速,乡村快速的工业化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工业发展模式,乡村内部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景观类型的破碎度加剧,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损失在空间上呈现点状变化的特点;2000-2016年由于城乡一体化和新苏南模式影响,大批的开发区建设使乡村逐渐消亡,城乡快速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建设用地扩张,城区扩张造成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对乡村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逐渐占据主要方面,并且两者的影响程度差异逐渐加大。
(4)借鉴精明增长理论,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优化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采用混合式的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紧凑型的建筑设计构建空间感强的魅力村庄,提升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乡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居民参与规划决策;二是乡村景观格局优化,合理布局区域景观结构,创造半自然生境的生态环境,提高景观的完整度和连通度;三是以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宜居性为核心,从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村容整洁四个方面优化乡村生态系统;四是明确不同景观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差异,进而权衡不同景观类型的面积配比,以达到生态服务功能的最优化。
随着新时代乡村衰败问题逐渐凸显,乡村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精明的发展方式来保障乡村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精明增长理论在城市地区的广泛应用,为乡村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可行性借鉴。因此,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在识别城乡空间边界基础上,进行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测度研究,选取景观紊乱度、建设用地占比为城乡空间形态差异指标,人口密度、二三产业增加值和POI数据为功能分异指标,构建城乡空间边界识别指标体系,确定乡村实体地域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遥感定量测量和CASA模型测算分析南京市1985-2016年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进而借鉴精明增长理论提出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的思路建议。研究表明:
(1)1985-2016年南京市城市规模增加迅速,城乡边界不断向外蔓延,并且主要沿北偏东、南部和南偏西方向向外扩展,同时乡村的面积不断减少。从土地利用的变化来看,除湿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特点外,乡村其它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变化程度最剧烈的是耕地。从总体来看,两个阶段中,后一阶段减少的速率明显快于前一阶段。
(2)从生态系统的不同服务功能价值时间变化来看,1985-2000年乡村生态的各类服务功能价值表现出下降的特点。其中涵养水源的功能价值下降最大;2000-2016年,除了涵养水源的功能价值外,其它各类功能价值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阶段乡村生态系统的维持大气平衡价值和有机质生产价值下降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减缓,营养物质循环价值下降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变化来看,两个阶段南京市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下降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南偏西和南偏东方向。到了第二阶段,除了北部和北偏西方向的服务功能价值有所增加外,其它各个方向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仍以南部、南偏西和南偏东方向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下降量最大。从整个研究时段来看,下降率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偏南和偏东方向,其中偏南方向的变化率更大。
(3)不同发展阶段乡村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受不同主导影响因素的影响。1985-2000年以乡镇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发展迅速,乡村快速的工业化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工业发展模式,乡村内部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景观类型的破碎度加剧,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损失在空间上呈现点状变化的特点;2000-2016年由于城乡一体化和新苏南模式影响,大批的开发区建设使乡村逐渐消亡,城乡快速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建设用地扩张,城区扩张造成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对乡村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逐渐占据主要方面,并且两者的影响程度差异逐渐加大。
(4)借鉴精明增长理论,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优化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采用混合式的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紧凑型的建筑设计构建空间感强的魅力村庄,提升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乡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居民参与规划决策;二是乡村景观格局优化,合理布局区域景观结构,创造半自然生境的生态环境,提高景观的完整度和连通度;三是以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宜居性为核心,从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村容整洁四个方面优化乡村生态系统;四是明确不同景观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差异,进而权衡不同景观类型的面积配比,以达到生态服务功能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