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它不仅仅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研究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的影响,既能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也有助于对中欧班列未来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指导。本文从定性角度认识“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后对中国贸易带来的“改变”,之后从定量角度从三方面进行研究:(1)利用Novy(2013)的贸易成本测算模型计算2002-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成本,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数据支持;(2)构建中欧班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物流绩效比较分析模型,从而计算出7条常态化中欧班列的物流绩效;(3)利用改进型引力模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开行后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2-2018年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50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整体来看都呈现出下降趋势,2018年贸易成本相对于2002年下降了29.13%,下降幅度较大;(2)利用AHP-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出7条中欧班列的物流绩效水平,发现物流绩效最好的班列是蓉欧班列;(3)实证分析表明,中欧班列的物流绩效、贸易开放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两国存在共同边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成本,而贸易双方人均GDP之差、两国首都距离对贸易成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