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和田叶子《献灯使》中的反乌托邦与希望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04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多和田叶子被称为“接近诺贝尔奖的世界作家”。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多和田叶子创作了一系列以核事故为背景的小说,其中《献灯使》是此类题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献灯使》中,多和田叶子以反乌托邦的书写方式展现了核事故后日本社会的灰暗景象:由于核污染,人和动植物面临生存危机,日本被国际社会所孤立,日本政府借此实施“锁国”政策,并实行极权统治,与此同时,构成社会基础的公权力失效,社会被信任危机笼罩。在这种环境下,人性不断受压制,权利不断被剥夺。然而在这个充满危机的反乌托邦社会里,不全然是梦魇,处处有人的温情和努力。虽然有和现实的暂时妥协,但许多人即使身处绝境也未放弃希望。“献灯使之会”出现,成员们积极寻找打开困境的策略,计划派遣献灯使前往海外,为危机四伏的日本社会注入了希望之光。关于《献灯使》,中日学界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研究围绕介护、老龄化、核事故、生态危机、近代化等论题展开,为理解作品提供了多角度的启示。细读作品,笔者认为作品涉及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多和田叶子以反乌托邦的手法勾画了相对灰暗的景象,但总有一些描写透射出光亮的信息,它们连动起来构成了一个暗含“希望”的动力系统,隐含于作品的隐性叙事之中。本论文分为三大部分,主要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将社会背景和文本相结合,围绕作品中的反乌托邦书写及希望展开分析,进一步阐明作家多和田叶子在反乌托邦与希望的二元对立中,如何进行对于“希望”的隐性叙事,并明确作家的创作姿态。第一部分结合反乌托邦小说相关文论,从灾难后的生存危机、极权统治、公权力的瓦解三方面入手分析作品中的反乌托邦要素。第二部分,从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入手,阐明作品中蕴含的希望。无名以“章鱼化”这一独特的生存方式来应对环境变化,义郎和鞠华对无血缘孩子倾注无私的爱,都呈现出生命延续的希望。而义郎、鞠华、献灯使之会的成员坚持自由意志,无名作为献灯使即将前往海外,这些举动可以看到锁国终结的希望。第三部分,结合日本社会、多和田叶子相关的访谈,分析了文本和社会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理清了反乌托邦设定和希望这两条主线如何交错,从而探究作家的创作姿态。对未来日本社会持有的不安促使作家以反乌托邦式的书写给人以警示,在显性的警示叙事中,作家又设置了一个隐性的“希望”叙事机制,以寄托作为“生命体”的期望,表现生命的尊严与顽强。《献灯使》立足于核事故后的日本社会,且以危机为主题进行了书写。而其中的核电、少子老龄化、环境危机、信任危机等等却是现代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多和田叶子提出的文学命题具有时代性、普遍性,她以灵敏的触觉探察到人类的生存危机,以书写的方式试图克服这种时代危机,以人性良善、坚韧的品质对抗后现代的诸多社会问题,给人以警示的同时,更从文学的维度给人以力量,体现出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池塘养殖长江刀鲚苗种的生长特性,对540尾全人工繁育的子二代长江刀鲚1龄鱼种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物学测量与统计,获得长江刀鲚1龄鱼种的
采用聚类分析中的类距离思想,在特征空间中,计算各类别间的最短距离,以最短距离计算该类与其它类的平均距离,提出了一种新的二叉树生成算法。在算法中,利用对称矩阵的特点,简
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也逐渐加强。最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故频发,使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
DP50是采用特选的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啤酒酵母和特殊的培养基——玉米糖浆和玉米蛋白粉,经过特定工艺深层发酵后的生物蛋白及代谢产物。1高品质的蛋白质DP50
本文立足于静态区别与动态发展的观点,通过与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的全面比较,概括出黑社会性质组织在社会性、行为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的构成特征,提出了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埋地管道建设也在进一步扩大,但是受土壤含水量、腐蚀性离子(Cl-、SO_42-、HCO_3-)、土壤微生物等因素影响,管道易产生局部腐蚀从而引发油气泄漏,其中硫酸盐还原菌(SRB)是造成埋地管道发生微生物腐蚀(MIC)及应力腐蚀开裂(SCC)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土壤环境中SRB对埋地管道MIC行为及SCC影响,探究SRB作用下的腐蚀失效规律及控制技术是非
本文以人际情感转移理论、观察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初中数学教师和初中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了教师数学教学焦虑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试图探索教师数学教学焦虑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内在机制。本研究希望能够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职业素养,提高社会、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师焦虑情绪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教师教学焦虑带来的影响,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建立模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