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201例GBS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IVIG、PE、CS的治疗效果,从而为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提供帮助。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GBS的201例住院病例,均符合1993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GBS诊断标准。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分为轴索损害组及脱髓鞘损害组,比较两组的某些临床特征及疗效。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血浆置换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激素治疗组;根据治疗后2周临床恢复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组,比较在相同病情条件下不同治疗组之间的疗效;给予不同治疗时,发病到病情改善时间有无差别;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血浆置换治疗组治疗时间早晚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201例患者中,男性67.16%,女性32.84%。发病年龄以15到44岁为多,夏季发病最多,前驱因素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者占64.18%。95.0%患者有运动障碍,平均在发病第8±5.40天达到病情高峰。首发症状常为肢体无力48.26%,腱反射消失者占75.12%,55.72%的患者出现感觉障碍,52.74%的患者出现脑神经损害,43.28%的患者出现自主神经损害的表现,28.86%累及呼吸肌,13.43%患者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脑脊液中出现蛋白-细胞分离者占96.41%,87.80%的患者神经电传导检查结果异常。轴索损害组以腹泻为多(P<0.05),而脱髓鞘组以上感为多(P<0.05),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轴索损害组与脱髓鞘组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球蛋白组与血浆置换组各相同病情下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治疗时间段给予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均发现P<0.05,治疗时间越早,疗效愈好,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病情轻中型患者,激素与免疫球蛋白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重型患者,激素与免疫球蛋白有效率有差别(P<0.05);对于中型患者,激素有效率与免疫球蛋白无差别(P>0.05)。血浆置换组和免疫球蛋白组从发病到症状改善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比激素组改善快(P<0.05)。结论:本组201例GBS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基本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给予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治疗,显著疗效均较好,均可缩短病程,且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愈佳。免疫球蛋白疗效明显高于激素,目前认为激素与一般治疗无差别,而激素在治疗GBS患者的效果,可能与GBS为自限性疾病的自然转归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