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开展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中医症候学调查,探索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病因病机,总结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规律。通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艾滋病腹泻评分量表积分变化及临床控制率评价中医药干预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纳入了来自河南、北京、广西、广州、新疆等地的31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探讨其主要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及中医证候学规律。2中医药干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11例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健脾祛湿治疗组、补肾固涩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疗程2周,观察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证候研究1.1基线资料311例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中,年龄分布为20-69岁男女比=1.37:1。主要的感染途径为血液(52.1%)、性接触(28.6%)和静脉吸毒(11.9%)。患者的腹泻主要表现为中度腹泻(66.6%),且多无腹痛或仅伴有轻度腹痛,大便性状主要为溏便和水样便。所有入组患者中,CD4>500cells/ul的有17例,CD4在200cells/ul-499cells/ul之间的有104例,CD4<200cells/ul的有190例。1.2病原学及肠镜结果所有患者中,真菌感染为200例(64.31%)、隐孢子虫32例(10.29%)、巨细胞病毒10例(3.22%)、结核杆菌7例(2.25%)、难辨梭状芽孢杆菌4例(1.29%)、空肠弯曲菌2例(0.64%)、沙门氏菌1例(0.32%)、圆孢子虫1例(0.32%)。224例患者接受了肠镜检查,其中肠镜检查结果正常者为42例,异常者为182例,肠镜结果异常患者占到接收检查患者总数的81.3%。1.3中医证候学特点中医证候分布为脾虚湿盛135例(43.5%)、湿热阻滞78例(25.2%)、脾肾阳虚66例(21.3%)、脾虚24例(7.7%)、寒热错杂13例(4.2%)、肝郁脾虚3例,阴虚1例。2种证型同时存在者10例。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即出现频率大于50%的症状)主要有疲乏(74.2%)、肠鸣(68.7%)、便溏(63.2%)、腹胀(60.3%)、肢体困重(59.4%)、腹痛(55.5%)、食欲不振(51.6%)。1.4小结在研究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5种主要证型(脾虚湿盛、湿热阻滞、脾肾阳虚、脾虚、寒热错杂)时发现,除CD4计数与证型相关性无显著差别(P>0.05),其它如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腹泻及腹痛程度、肠镜检查结果的人群,其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50岁以上的患者多以脾虚为主;血液途径感染的患者多见湿热阻滞;静脉吸毒感染者和性接触感染者多见脾肾阳虚;轻度腹泻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多见脾虚湿盛;中度腹泻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多见脾虚;重度腹泻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多见脾肾阳虚;湿热阻滞证和脾虚证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肠镜检查异常率皆为100%。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CD4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性别、年龄阶段、腹泻程度、腹痛程度、肠镜检查结果的人群,其感染途径的分布是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在静脉吸毒和性接触感染方面所占比例较高,女性在血液感染方面所占比例较高;青年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多为静脉吸毒,中老年患者多为血液传播;轻度腹泻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以性接触感染为主,中度腹泻的患者以血液感染为主,重度腹泻的患者以静脉吸毒感染为主;无腹痛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多为血液感染,轻度及轻度以上腹痛的患者多为静脉吸毒感染。不同性别、年龄、腹痛程度、体型、CD4计数、肠镜检查结果的人群,其腹泻程度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腹泻的患者其CD4计数多在200cells/ul以上,重度腹泻的患者,CD4多在200cells/ul以下;随着腹泻程度的加重,腹痛逐渐加重,体重指数逐渐下降,肠镜检查异常率逐渐升高。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病原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证型及CD4计数有关,女性、年龄小于40岁、性接触感染、脾虚证患者及CD4计数小于200cells/ul的患者,其病原阳性率高于其它人群。2中医药干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选取符合入组诊断标准的311例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祛湿治疗组、补肾固涩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疗程2周,以艾滋病腹泻评分量表积分变化及临床控制率为主要疗效指标,主要的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记录及肝、肾功能。2.1腹泻量表积分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健脾祛湿治疗组及补肾固涩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的腹泻量表积分分别为(12.89±3.54)、(12.66±2.50)、(12.59±3.49)三组间基线情况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三组积分分别为(5.50±1.78)、(5.02±1.58)、(7.10±3.59),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脾祛湿治疗组及补肾固涩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健脾祛湿治疗组及补肾固涩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腹泻临床控制率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第1及第2周后,健脾祛湿治疗组及补肾固涩治疗组腹泻患者的临床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健脾祛湿治疗组与补肾固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安全性指标治疗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恶心、呕吐,停药后症状均已缓解。3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中医药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腹泻情况并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结论1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主要的感染途径是经血液、性接触和静脉吸毒。症状多表现为中度腹泻,常不伴腹痛或仅有轻度腹痛。大便性状主要为溏便和水样便。CD4计数多在200cells/ul以下。肠镜检查异常率较高(81.3%)。病原主要为真菌及隐孢子虫。2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证型主要有脾虚湿盛、湿热阻滞、脾肾阳虚、脾虚、寒热错杂5种,不同人群,其证型分布有差异,但感染隐孢子虫病患者与未感染隐孢子虫病患者相比,其证型分布无差异。3与CD4计数≥200cells/ul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相比,CD4计数<200cells/ul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腹泻较重,病原阳性率高。提示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严重程度与免疫功能相关,4中医药干预可以明显减轻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腹泻情况并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