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亲身经历了明末政治黑暗、清兵入关南下和明王朝灭亡的全过程。他和当时许多汉族知识分子一样,开始从思想文化层面探讨明亡的原因。通过对号称圣学之正脉的程朱之学和陆王之学均未能挽救明朝灭亡命运的反思,黄宗羲认为这是“圣学不明”的结果。所以黄宗羲对程朱之学和陆王包括王门后学的本体学说进行检讨,重新构建了哲学本体论思想,他将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进一步上升至“生生之仁”的道德层面,提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遵循“流行而不失其序”的事物本然存在。进而,他把这种哲学本体论运用到政治领域,从而为他提出各种合理的政治制度和具有民主启蒙意义的政治思想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本文分为四章论述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第一章论述黄宗羲政治哲学形成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封建专制思想的解纽、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中西文化思潮的激荡促使了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这三个方面。第二章论述了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立论基础,从其政治哲学的本体依据和价值依托两个方面介绍了黄宗羲所推崇的儒者之学何以能实现本体与工夫的合一。第三章论述了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从反封建君主专制、高扬民本思想和提倡法治思想三个方面介绍了黄宗羲具体的政治哲学理念。第四章论述了黄宗羲政治哲学的实现路径,并将其归纳为君权的界定与限制、民权的扩大与实现和法制的倡导与建立三个方面。在抗清斗争失败以后,黄宗羲开始探讨明王朝灭亡的原因。黄宗羲亲身经历了晚明政治的黑暗、抗清斗争的艰辛以及清初封建君主专制的残酷,使他对政治的感受尤为深切。在这一过程中黄宗羲从思想文化方面对汉民族败亡进行反思,并由此上升至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反思。黄宗羲深刻批判了传统的君本位观念,指出了君主的种种罪恶,重新定位了君民关系。尽管其时代与历史的局限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但黄宗羲对中国政治体制确实有积极的建树,他对于政治不仅进行了“理念的反省”,同时也进行了“制度的反省”,为近代启蒙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黄宗羲政治哲学的最终任务是要寻找一个理想的政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