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必须面临的风险之一,是随商业银行正常经营风险而存在的。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作为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同等地位的风险。但是,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很早就引起了商业银行的重视不同,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和关注相对滞后,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一直没有一个清晰、公认的定义。近年来,一系列震惊国际金融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表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危害性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已经成为金融实务界和理论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因此,在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在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并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必须准备专门资金应对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
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起步较晚,在“巴林银行事件”之后我国学界和银行界才真正开始认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还只能说刚刚起步,相关的研究和防范经验还十分不足,无论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还是操作风险管理架构,抑或是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上,均存在很大缺陷。2005年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2007年银监会又发布了具体指引,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从具体措施到公司治理结构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本文在对既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内涵、特点进行了总结概况,指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是与商业银行经营相伴始终的一种内生风险;其次,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传导路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传导与外部传导的路径;再次,结合既往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实例,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传导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根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际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