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目前年产量约在900万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金堂县是我国三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目前种类主要有蘑菇、香菇、平菇、木耳、金针菇、姬菇、杏鲍菇等20多个品种。年产量超过40万吨(鲜品),年产值达到14亿元。赵家镇是金堂县食用菌生产的重镇,其食用菌产值已超过了粮食生产的总产值。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销到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因此在国际国内都有较大的影响。这样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近年出现了严重的污染菌(包括病毒),有些菇农种植的食用菌其污染率超过了50%以上,全县的食用菌生产因污染菌造成的损失达亿元以上,到了必须认真防治的时候。目前,国际国内防治食用菌生产中的污染方法主要有:一是高温灭菌法,即对原料在接种前进行加热处理;二是使用灭菌制剂(主要为化学制剂)。由于化学制剂(如:敌敌畏,马拉硫磷,乐果,对二氯苯,甲醛等)一般都有残留毒物,故而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质量,影响到出口换汇,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防治途径迫在眉睫。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拮抗微生物防止病菌的侵袭,也就是我们说的生物防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由化学农药引起的残留问题而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是安全的。通过对金堂县食用菌生产基地的污染菌袋采样分析,污染菌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和病毒类,虫害主要为菌蝇,螨类等,所谓病害多为上述病菌引发。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一种青霉菌,经分析鉴定是产黄青霉(P.chrysogenum)。本研究即针对该青霉污染菌,从实验室保藏菌种中筛选出相关拮抗菌,制备出拮抗制剂,进行小型田间实验,检测其生物防治效果。通过2次转接将实验室保藏菌种活化备用,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污染菌菌悬液,采用直接堆砌法进行产黄青霉拮抗菌的筛选。直接堆砌法所获得的抑菌圈大而清晰。经过筛选得到了一株拮抗效果最佳的拮抗菌株12~#,在其周围青霉不能生长,有一明显的抑菌圈。对拮抗菌株12~#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以及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鉴定,12~#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Frankland)。筛选到的拮抗菌经鉴定后,对其抑菌机制作了初步测定。将不同时段的发酵液经过滤、离心去掉菌体,留取上清液进行抑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有效抑菌成分是菌体代谢物,且该代谢物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浓度逐渐增高,在发酵60h左右达到最好抑菌效果,抑菌时间持久。通过对拮抗菌制剂的安全性检测表明:该制剂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无影响,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与常见灭菌剂甲醛、百菌清、阿维菌素抑菌效果相比较,12~#拮抗菌株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不但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在培养9d之后抑菌圈仍达到40mm以上,且发酵液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显著。通过比较实验可以看出,12~#菌株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百菌清、甲醛和阿维菌素。将制备好的拮抗菌制剂用于成都金堂县食用菌生产基地,分别对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和姬菇这4种食用菌菌袋上的污染菌菌斑作防治实践。选取上述4种食用菌的污染菌袋各一批;按每1cm~2病斑用1ml制剂的比例对污染菌袋进行注射或喷雾,施用后用胶纸封贴破口处,在培养后期统计消除病斑污染的菌袋个数。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污染菌的繁殖速度得到控制,食用菌菌丝很快覆盖过污染病斑,从而达到了消除污染的目的。田间实验结果表明:拮抗制剂对以上4中食用菌污染菌袋的抑菌效果良好,成功率达到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