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预后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上诊疗肠球菌血流感染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117例确诊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球菌感染种类分为粪肠球菌血流感染组(37例)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组(72例)。研究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情况及细菌药敏结果。结果:117例确诊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年龄范围14-89岁,平均(60.54-15.7)岁;其中男性79例。分别为屎肠球菌感染72例,类肠球菌感染37例,鸟肠球菌感染5例,鹑鸡肠球菌感染3例。男性、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侵入性操作、腹部手术、2周内抗菌药物使用是肠球菌血流感染可能高危因素。9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表现。单因素分析提示屎肠球菌BSI组较粪肠球菌BSI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更高,住院天数更长,MODS、接受激素治疗及动静脉置管比例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屎肠球菌较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显著增高。117例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检出4株万古霉素耐药菌株,6株利奈唑胺耐药菌株,4株利奈唑胺中介菌株,未发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10例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感染患者中9例接受了敏感抗菌药物治疗,7例患者细菌清除,6例患者治疗好转出院,4例患者死亡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肠球菌BSI患者30天内病死率为23.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激素治疗、休克、未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是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屎肠球菌血流感染与:死亡率增加的相关性。结论:肠球菌血流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总体死亡率较高,激素治疗、休克、末选用敏感药物是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屎肠球菌感染形势严峻,具有高耐药性、患者基础疾病更严重等特点,临床治疗更棘手,预后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