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的大型钢铁厂房自然通风的优化设计研究——以某硅钢热源厂房建筑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工业建筑的能耗占了相当比例。大型钢铁工业厂房体积大,并且内部存生产性热源,厂房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工人的工作环境和仪器的正常使用。如果这些影响环境的不利因素全部靠机械排风解决的话将会产生大量的能耗。自然通风通风量大,能有效改善工厂内部的热环境,同时自然通风作为一种零能耗的通风方式可以节约常规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和工作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工人对厂房内部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厂房都选择自然通风的方式以节约厂房运行的成本,然而厂房建筑设计人员往往仅凭经验和规范来进行自然通风设计,实地测量表明厂房建造出来之后,其通风的效果不一定能满足工人工作需要和仪器运行需要。   大型钢铁工业厂房其内部有大量生产性热源,由自然通风的原理得知热压通风是厂房的主要通风形式。为避免进气短流现象,应尽量降低中和面的高度使中和面位置靠近热源。这样做可以使得室外的新鲜空气尽量流经热源带走余热。降低中和面的高度可以通过增加进、排风口的高差来实现。增加排风口的高度会使得排风压力加大,排风压力加大意味着排风口的面积减小。排风口的面积大小的确定对厂房的工程造价,降低土建工程投资起一定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厂房设计之前对进排风口高度和面积等参数的确定有较大意义。确定在减少工程造价的同时,如何让厂房自然通风的效果达到最优是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这对厂房的结构和通风设计会起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本文针对大型钢铁工业厂房建筑,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标准k-湍流模型对其自然通风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对厂房内部不同断面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分析,模拟数据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比较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分析厂房内部通风存在的问题,对比实测的数据对厂房进、排风口的各项参数提出优化设计意见。   在调研的多个厂房中笔者最终选择一个厂房通风环境较差的典型案例进行优化改造。经过数值模拟之后发现,由于该厂房的进、排风口设计不合理,厂房内热环境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针对进、排风口的标高和面积这两个厂房建筑结构参数提出改进方案。第一、三改进方案分别针对排、进风口高度进行优化,分别改变排、进风口的标高,得出厂房不同断面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得出结论:提高排风口的高度有利于厂房的自然通风,这一点与文献吻合。第二、四改进方案分别针对排、进风口面积进行优化,分别改变排风口的面积,得出厂房不同断面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得出优化方案。结合四个不同的优化结果,逐步得出厂房最佳自然通风设计方案。研究的结果对厂房进、排风口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实现工业建筑节能,建设绿色钢铁企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不断改善的民生与城市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最瞩目的社会问题。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建设成为城市尝试回归自然属性的重要载
“温州村”在杭州具有两个特殊的唯一性:其一是,“温州村”不是城中村,而是杭州城市中唯一一处产住混合的开放式城市社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其二是,“温州村”中的菜场是
历史文化名城街巷空间肌理的继承并延续,不仅可以保存城市发展的轨迹而且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现阶段剧烈社会转型造成的空间激变对于古城保护与更新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地区产生许多形式时尚前卫但是又缺乏文化的建筑作品,使人们眼前一亮但无法深挖其内在意义,忽视传统可算是其原因之一。   在近些年,逐渐产生一批
住房是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构建的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城市人口激增、土地资源匮乏、城市住房价格攀升,使
城际铁路快速发展,加速了地区间的交通联系,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际站的建立,将城市置于更大的发展区域,尤其是对城际站所在地区的发展十分有利。城际站地区如何高效
地貌是岩石圈表面的起伏形态,也是自然地理要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中,地貌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城镇空间的发育、拓展,使其发生不同的响应和变化。
本文从合肥市四个居住区实际调研入手,运用行为观察、影像记录等多种方法,记录居住区白天连续12个小时居民在各类景观空间中的日常行为。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理论,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创立的原型理论不仅推动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包括哲学、社会学以及文学、艺术等等学术范畴的研究。在建筑学理论领域中,已经有不少学者
羌族村寨记载着羌族独有的文化习俗,对于羌族文化的不断延续和传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文化的不断交融,传统羌族村寨聚落形态已经逐渐淡化。本文以北川羌族地区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