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旅游产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海岛由于其空间特殊性和资源独特性,成为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保障海防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依托。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由大陆向海洋转移,海岛旅游异军突起,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海岛成为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我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海岛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毗邻经济发达区域,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的海岛、海滨旅游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海岛旅游发展热潮方兴未艾,海岛旅游成为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平潭综合试验区正式建立,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先行区。2010年5月20日,大连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正式挂牌成立,享有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的相关政策。2011年,舟山群岛新区建立,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现已形成由南到北、由广度到深度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海岛开发与建设体系,海岛旅游产业作为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用日益突出。但是,在海岛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重投入轻产出的不良倾向,如何科学规划海岛旅游产业,合理配置海岛资源,促进海岛旅游提质增效,实现海岛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关系到海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问题。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需要,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旅游理论、竞争力理论、区位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海岛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海岛旅游业绩和旅游效率两个方面对海岛旅游绩效进行测度,分析海岛旅游绩效时空差异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借助识别海岛旅游绩效的影响因素,深入剖析海岛旅游绩效的驱动机制,提出海岛旅游绩效提升的宏观路径及具有针对性的提升措施。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海岛旅游绩效水平地区间差异较大,不均衡性明显。从海岛旅游业绩水平来看,没有海岛县(区)旅游业绩达到很好水平,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玉环旅游业绩较好,东山、长海、长岛、洞头、南澳旅游业绩一般,平潭、崇明的旅游业绩较差。综合效率角度来看,普陀、长岛、定海、嵊泗旅游综合效率水平处于第一梯队;玉环和洞头旅游综合效率水平处于第二梯队;长海、岱山、南澳、东山四个海岛县(区)旅游综合效率水平处于第三梯队;平潭、崇明旅游综合效率平均水平最低。技术效率角度来看,普陀、南澳保持DEA最优水平,长岛、定海、嵊泗、洞头、平潭技术效率水平较高,长海、岱山、玉环、东山技术效率相对较弱,崇明技术效率水平最低。从规模效率角度来看,普陀保持DEA最优水平,长岛、定海、玉环、嵊泗旅游规模效率水平接近于DEA最优水平;岱山、东山、洞头旅游规模效率水平较强;长海、南澳规模效率水平较低;崇明、平潭规模效率水平处于最低水平。第二,海岛旅游绩效时空特征总体差异不大,相对差异比较明显。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玉环五个海岛县(区)长期处于较高区和高值区,崇明、平潭、南澳长期处于较低区和低值区。海岛旅游绩效状态存在转移的可能性,但是总体发展格局基本稳定,海岛旅游绩效可能陷入“贫困陷阱”,而且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第三,海岛旅游绩效的驱动力通过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海岛旅游绩效系统,驱动海岛旅游绩效持续发展。借助EVIEWS6.0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将海岛旅游绩效的动力机制分为支撑力和驱动力。支撑力包括腹地经济支撑力、生态环境支撑力、城镇化支撑力,驱动力包括海岛经济驱动力、产业驱动力、交通驱动力、旅游服务驱动力、科技驱动力。支撑力和驱动力共同推动海岛旅游绩效发展、变化。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海岛县(区)应从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利用海岛空间、推进海岛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海岛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改革、鼓励发展旅游产业的宏观路径出发,提升旅游绩效水平。同时基于海岛县(区)旅游绩效高值区、较高区、低值区、较低区的四个等级,针对各海岛县(区)的实际分别提出维持性措施、变革性措施、激励性措施、培育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