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和青蛤(Cyclina sinensis)繁殖生理学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贝类的繁殖周期与营养物质储存、利用和环境因子(如海水温度、食物可得性、盐度等)密切相关。配子发生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生物要从刚刚摄取的食物或体内组织贮存的营养物质中获取能量。通常,配子形成前、食物丰富时,海洋贝类将能量以脂肪、糖原和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组织中,当配子发育开始、对能量物质需求旺盛时,先前贮存在体内的能量被利用。至于哪种能量物质重要,贮存在哪以及在配子发生过程中的利用情况,在不同种类及相同种类的不同种群之间都有差异。因此,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组织、器官的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了解贝类繁殖过程中能量的贮存位置和利用情况能够更好的阐述海洋贝类的繁殖策略。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东北部,北临渤海,为中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本文以该地区两个重要的经济贝类缢蛏和青蛤为研究对象,自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对海区环境因子,缢蛏的繁殖周期,雌性和雄性缢蛏各组织(性腺-内脏团、足、闭壳肌、外套膜、水管)中生化成分(脂肪、糖原、蛋白质、核酸)的季节性变化,缢蛏雌性和雄性性腺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周年变化,青蛤的繁殖周期,雌性和雄性青蛤各组织(性腺-内脏团、闭壳肌、外套膜)中生化成分(脂肪、糖原、蛋白质、核酸)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组织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缢蛏的繁殖周期主要包括两个阶段:2月-5月为休止期;其余时间为配子发生期(包括成熟和产卵)。缢蛏的配子发育开始于6-7月,9-10月食物充足的时候性腺成熟。在性腺成熟过程,雌性和雄性缢蛏的所有组织的糖原含量都明显下降,表明糖原在缢蛏繁殖过程中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随着雌性性腺的成熟,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表明脂肪和蛋白质是卵母细胞的主要有机成分。相反,在配子发育过程中,雄性性腺和其他组织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则下降,表明它们在糖原大量消耗的时候为配子发生提供能量。RNA/DNA比值的周年变化表明它在雌性和雄性性腺中都可以作为指示性成熟的有价值的指标。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测定了缢蛏性腺中的17β-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17β-雌二醇含量变化范围为224.1-769.7pg/g,约为睾酮含量的10倍左右。在性成熟过程中,雌性性腺中的17p-雌二醇含量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的(P<0.05),雄性性腺中的睾酮含量显著高于雌性性腺的(P<0.05)。17p-雌二醇和平均卵母细胞直径呈显著正相关(r=0.664,P<0.05),这表明17β-雌二醇可能在卵黄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性腺成熟过程中,雌性性腺中17β-雌二醇和雄性性腺中的睾酮含量上升,产卵结束后迅速下降。这些结果表明缢蛏性腺中的17β-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和繁殖周期密切相关,因此性激素可能在缢蛏的性别决定,性腺生长和成熟上作为内源调节因子。 3.组织学研究表明青蛤的配子发育开始于1月,此时水温较低,配子主要在6、7月成熟,此期条件指数的值和平均卵母细胞直径为全年最高;产卵、排精开始于水温和叶绿素α含量均为全年最高的8月,随着产卵的进行,条件指数和平均卵母细胞直径都急剧下降;秋季水温较高,浮游植物量丰富,适于幼虫的生长。生化分析表明,配子发生消耗冬季贮存的能量物质。性成熟过程中,雌性性腺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略有上升,表明卵母细胞积累脂肪和蛋白质用于合成卵黄蛋白。相反,性成熟过程中,雌性性腺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下降。闭壳肌和外套膜中的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可能表明它们可能支持繁殖和生长。RNA/DNA比值的周年变化表明它不能反映青蛤性腺发育状况。 本研究所得数据不仅为缢蛏种群资源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也为优化工厂化苗种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黏附能力是益生菌发挥有益作用的先决条件,也是评价益生菌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益生菌的黏附对认识微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有着重要意义。益生菌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及作用机制
罗非鱼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出口型鱼类,在高密度精养过程中常常会面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胁迫而产生应激反应。本研究通过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相关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青海、云南、湖北、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横跨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是中国流域范围最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历史上长江流域河网密布,形成了复
小文以尼罗罗非鱼与萨尼罗非鱼的两个杂交F2以及四个回交子一代为主要材料,从耐盐性能、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速度等养殖性能、以及分子遗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耐盐
本文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Microsatellite marker,也叫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F1及选育后的F2、F3代进行遗传分析。从60对栉孔扇贝和虾
本研究利用形态标记、同工酶电泳技术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3个多鳞鳝群体(湛江,ZJ;阳江,YJ;北部湾,BBW)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形态标记用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