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缺血再灌注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大多继发于肝脏移植或复杂的肝脏外科手术中,而对于该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大多集中在啮齿类小鼠、大鼠肝脏损伤模型上,应用小型猪的报道很少。因此,本实验试图应用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脏缺血与损伤模型,对围术期生命体征、损伤后肝脏微环境的变化和再生能力进行监测与分析,探索手术对小型猪生理功能和肝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为构建合适的小型猪肝脏缺血与损伤模型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肝脏移植、肝组织再生等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本实验选取25头健康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A、B、C、D、E5组,各组麻醉方法、气腹和手术通路的建立方式相同,而根据手术处理方法不同,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左半肝切除组、C组为右半肝缺血30min合并左半肝切除组、D组为右半肝缺血60min合并左半肝切除组、E组为右半肝缺血90min合并左半肝切除组。在实验过程中对重要生理指标进行全程连续检测。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3d、7d、14d、30d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蛋白、谷草转氨酶、r-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的变化。在术前、缺血后即刻、术后即刻、术后1d、3d、7d和术后1个月对各组小型猪进行腹腔镜下肝脏活组织检查,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检测肝脏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变化。通过实验,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各组小型猪的生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心率的升高、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体温下降等,除右半肝缺血90min合并左半肝切除组内个别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波动范围大以外,其余各组均未超出正常耐受范围,并且在术后很快恢复到正常。损伤后小型猪肝脏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与术前相比,术后1d和3d血清AST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经过缺血和切除手术的动物剩余肝脏组织术后1d肝细胞变性和炎性浸润严重,术后7d肝细胞明显增生。术后各组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术后1d升至最高后逐渐降低。转化生长因子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术后3d和14d变化差异显著(0.01<P<0.05)。肝细胞PCNA表达水平于术后1d达到高峰,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肝脏组织Toll样受体和NF-κB表达量在缺血再灌注后早期明显升高,缺血后即刻和术后1d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在术后3d呈降低趋势,差异显著(0.01<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肝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术后1d迅速升高到最高值,术后3d、术后7d逐步降低,但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幅度较小。通过实验结果得出下列结论:1.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成功建立了小型猪肝脏不同缺血时间合并部分切除损伤模型,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证明了该实验方法是可行性。2.在手术过程中对小型猪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并通过对术后肝脏组织学和血清学的检测与分析,证明了该实验方法是安全的。3.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右半肝缺血60min合并左半肝切为损伤程度适中,肝组织再生明显的小型猪肝脏缺血与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