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城投债的发行出现井喷现象,在发行数量和市场规模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城投债发行主体资质也出现下降、信息披露不完整、信用评级虚高等现象,由此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也日益被社会各届高度关注。本文对我国城投债从发展历史、现阶段特点、信用风险来源因素及表现形式、风险案例等,从信用评级的角度对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进行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随着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大幅增加,城投公司的整体债务规模急剧攀升,其债务总量超过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进而将引发城投债的信用风险。我国城投债发行经历了三次高峰时期:2005年前发行较少,主要是在直辖市、大型省会城市发行,每年发行数量最多5只,年规模仅几十亿,2005年央行重启发行短期融资券,当年发行金额第一次超百亿元;2008年中央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配套出现的20万亿元的各省市计划投资总额,远远超过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急需大量资金配置,《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由人行和银监会2009年公布,在此项政策的激励下2009年城投债发行首超千亿达到3198亿元,年发行数量首超百只达192只;而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于2012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而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逐渐由银行借款转入债券市场直接融资,鉴于“山东海龙”重大信用风险事件的圆满解决,这些激励因素促使城投债发行于2012年跃至8863.4亿元,发行数量达754只,2012年存债数目为1376只,债券余额达到了17,754.88亿元,巨大的地方债务足以引起对城投债的高度重视与风险关注。在目前银行贷款收紧、鼓励直接融资的市场环境中,地方政府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债券市场,随着城投债发行量的爆增,在城投债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如云城投、宜城投债、岳城建债等信用风险事件,虽然银行、政府、企业等最终都想办法得以解决并没有造成真正的违约,但这些事件足以使我们对日益受地方政府、市场人士热捧的城投债情况引以为鉴。在此情况下,建立一套防范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城投债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对12鹰投债、12启东债、12萍乡债、13商丘发投债、12金湖债等城投公司自身经营状况、地方政府因素以及其他增信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评级公司对个券评级上存在虚高现象,对防范个别城投债信用风险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