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 delay,GDD)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索影响GDD发病的相关因素;采用家庭访谈及量表评估探讨GDD患儿的心理行为特点;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分析箱庭疗法对GDD患儿康复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1)对每一位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同年龄段正常儿童作为非GDD组进行对照,共计88例。(2)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母亲怀孕年龄、有无先兆流产,父母文化水平,患儿有无早产、生后重大疾病、早期分离等基本资料。(3)对GDD组进行家庭访谈及量表评估,将所得结果与1978年中国常模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4)将GDD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连续8次箱庭治疗,1次/周,30分钟/次,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对入组的患儿家长进行访谈,记录患儿日常生活、学习表现,并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检查量表(2016版)(以下简称儿心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Infant-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Social-life Ability Scale,SM)测验工具对两组儿童进行评估,≥3岁患儿加做Conners父母问卷(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行为特点、运动、认知、语言、社交行为及生活能力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探讨箱庭疗法对GDD患儿康复的影响。结果:一、影响GDD发病相关因素:(1)GDD组中男性有40例(72.73%),女性有15例(27.27%),男女比例为2.67:1,GDD的患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GDD组与非GDD组在母亲怀孕时年龄(≥35岁)、父母文化水平上无显著差异(P>0.05);(3)GDD组母亲患先兆流产比例显著多于非GDD组(P<0.05);GDD组早产(胎龄<37周)、新生儿期重大疾病、早期分离构成比显著高于非GDD组(P<0.05)二、GDD患儿的心理行为特点:共55例GDD患儿进行家庭访谈,结果提示GDD患儿在情绪、行为、社交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治疗前3~5岁年龄组全面发育迟缓儿童共计39例(男性32例,女性7例),在PSQ的品行问题(男:0.91±0.27,女:0.81±0.24)和学习问题(男:0.98±0.27,女:1.07±0.47)得分明显高于常模组在PSQ的品行问题(男:0.53±0.39,女:0.49±0.35)和学习问题(男:0.50±0.33,女:0.62±0.57)得分,(P<0.05)。三、箱庭疗法对GDD患儿康复的影响:共55例GDD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量表评估。经箱庭治疗后试验组儿童在儿心量表的社交能力得分(75.26±11.51)和SM总分(9.07±0.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心量表的社交能力得分(73.00(11.00))和SM总分(8.46±0.74)(P<0.05);经箱庭治疗后试验组儿童在PSQ的学习问题(0.75(0.50))、冲动-多动(0.50(0.25))及多动指数(0.56±0.19)得分较对照组儿童在PSQ的学习问题(1.00(0.25))、冲动一多动(0.88±0.36)及多动指数(0.83±0.27)的得分明显降低(P<0.05);而试验组在治疗后的儿心量表的粗大运动(80.11±15.31)、精细运动(82.00(19.00))、适应能力(82.00(15.00))、语言(75.26±17.91)和在 PSQ 的品行问题(0.58(0.42))、身心障碍(0.00(0.20))、焦虑(0.50(0.50))的得分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儿心量表的粗大运动(87.00(16.25))、精细运动(83.00(13.00))、适应能力(78.50(10.75))、语言(71.50(17.50))和在 PSQ 的品行问题(0.88±0.30)、身心障碍(0.00(0.20))、焦虑(0.53±0.36)的得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GDD的患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早期分离、先兆流产、早产(胎龄<37周)、生后重大疾病是影响GDD发病的相关因素;(2)与正常同龄儿童比较,GDD患儿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3)箱庭疗法不仅能有效改善GDD患儿的心理问题,而且对其社交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治疗GDD患儿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