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过失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9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契约自由原则下,当事人之间有缔约与否的自由。只要合同没有成立,当事人就可以无责任地退出谈判。这种理念虽然有利于维护契约自由,但是听之任之,却会放纵个人私欲,影响交易的安全性,造成社会利益的损失。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失,保护相对人的利益,促使人们诚信缔约。缔约过失责任由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提出。我国早期民事立法及新合同法对此也作了一些规定,但由于学术界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理论争议较大,在实践中产生一些歧异,因此,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法理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法律解释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各国相关理论、立法现状及司法判例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上的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笔者希望通过此问题的研究能对我国正在运作的民法典的制定有所裨益。笔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应适当地扩大其在我国的适用范围,以弥补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漏洞,更好地平衡缔约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实现法律的正平与正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缔约过失的概念及法律性质予以分析,通过对我国和国外的一些学说进行对比,指出了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依据所在,介绍了缔约过失责任的历史演进过程,意在使读者对缔约过失的理论有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列举了各种不同的学说。笔者认为应采用五要件说,并就缔约过失责任的缔约阶段,先合同义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三部分主要研究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样态问题,列举了大陆法系中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样态,并通过对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判例及相关法律规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司法实践对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适用类型进行体系化的总结归纳;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范围问题,对缔约过失责任的主体及损害赔偿的范围重新界定,认为我国应适当地扩大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第五部分从多方面指出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缺陷提出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自马克思提出科学的“生产力”范畴,并由此奠定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以来,对生产力的范畴、理论研究就从未间断。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学者对“文化生产力”进行研究,从各方面深化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我们党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和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
近几年来,随着ICSID仲裁案件数目的迅猛增加,在ICSID管辖权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ICSID各仲裁庭往往作出结果相反的管辖权决定,而各国学者更是互相批评,
宪法程序对于宪法的实施及人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作为宪法学的重要范畴,宪法程序理应在宪法学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一席。然而,我国宪法学界对宪法程序的研究比较薄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海上石油运输的日益频繁,船舶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也不断升级。其中,2002年11月发生在天津海域的“塔斯曼海”轮溢油污染索赔倍受各方关注。针对人数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