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功能性肠病范畴,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减少及便不尽感。近年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虽不会危机生命,但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仅以症状及生物学指标来评价功能性患者的病情及疗效是不全面的,我们还应重视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作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方式之一,其对直肠及肛门功能的评估、便秘的分型、便秘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本实验通过对符合罗马Ⅳ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压力检测,以研究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的改变,并探讨一些便秘症状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与肛门直肠测压结果的关系,进而对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将招募的8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纳入FC组,将招募的健康志愿者纳入H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将两组被检者的测压结果进行对比。参考Rao SSC标准,依据测压结果,将FC组中,做排便动作时,直肠内压力升高(>45mmHg),肛管内压力下降,肛门松弛(与括约肌基础静息压相比,松弛率>20%)者归为无肛门直肠异常运动组,即为FC-N组;再将FC组中其他患者,归为肛门直肠异常运动组,即为FC-D组。根据测压结果,参考RaoSSC标准,再将FC-D组中患者,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其中Ⅰ型为排便时直肠推进力正常(直肠内压力>45mmHg),伴肛管内压力反常升高;Ⅱ型为排便时直肠推进力不足(直肠内压力<45mmHg),伴有肛管内压力反常升高;Ⅲ型为排便时直肠推进力正常,但是肛门括约肌不松弛或松弛率<20%;Ⅳ型为排便时直肠推进力不足,同时肛门括约肌不松弛或松弛不良。统计各型在FC-D组中所占比例。根据测压前所有患者需填写的便秘症状调查表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life scale,PAC-QOL),对上述调查量表进行评分,并在FC-D组及FC-N组患者间进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秩均值表示,采用非参数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U检验。率和构成比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统计,规定双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实验中,符合罗马Ⅳ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FC组)共8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为(54.38±17.56)岁,BMI为(23.37±3.21)cm/kg2;健康对照组(H组)2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4.63±4.53)岁,BMI 为(22.64±3.51)cm/kg2。本次实验中,FC-D 组共 75 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为(63.20±13.90)岁,BMI为(23.53±3.54)cm/kg2;FC-N组1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9.60±11.37)岁,BMI为(24.18±1.93)cm/kg2。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及BMI均无统计学意义。2.FC组患者初始感觉阈值显著高于H组(P<0.01),而两组的初次排便感觉阈值、排便窘迫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括约肌长度、肛管最大收缩压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最小松驰容积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实验的8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经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提示,FC-D组患者占87.29%(75例),FC-N组患者占12.8%(11例)。在FC-D组中,Ⅰ型占72%(54例)、Ⅱ型占 5.3%(4 例)、Ⅲ型占 8%(6 例)、Ⅲ型占 14.7%(11 例)。4.本实验中,FC-D组患者排便频率得分低于FC-N组(P<0.05),FC-D组患者排便费力感、排便不尽感、梗阻或阻塞感、排便费时感的发生频率得分均高于FC-N组患者(P<0.05),而病程时间、便前腹胀、粪便干结或球状、手法辅助排便、使用通便药物项得分在FC-D组及FC-N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FC-D组患者PAC-QOL评分:身体不适、心理不适、忧虑和担心、满意度各条目及总分均显著高于FC-N组患者(P<0.01)。结论:1.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敏感性下降。2.本次研究中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以排便时存在肛门直肠异常运动为主,且以Ⅰ型居多。3.与排便时无肛门直肠异常运动的患者相比,肛门直肠异常运动患者排便次数减少的发生率低,但更容易出现排便费力感、排便不尽感、梗阻或阻塞感、排便费时感,且容易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