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MIMO多中继系统的预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l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更高速率和更好质量服务的要求和日益紧张的无线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多输入多输(MIMO)技术已被证明能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差错性能。但由于实际终端的种种限制,其难以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协作通信的产生为其找到了突破口。其主要思想就是通过增加中继链路以形成虚拟MIMO,从而达到分布式传输,来获得分集增益。出于对用户终端公平性及功率限制的考虑,在系统中通过部署中继站来构成协作中继系统比用户间协作更具可行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多中继系统中的协作通信预编码技术。首先,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协作MIMO中继系统和预编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第二章中对现有的MIMO点对点系统预编码和检测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然后,引出了协作MIMO的多中继传输模型。在单源单目标节点的多中继系统中,多中继技术的优势是各个中继链路形成的分布式传输结构。为了能够在目标节点实现各个中继信号的同相叠加,可以采用中继节点的双向迫零、最小均方误差和QR分解的处理方法。而后分析了一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双向QR分解中继处理方法。它很好的结合了最小均方误差方法和QR分解方法的优势,考虑了噪声的影响,将系统信道等效三角化,辅以串行干扰消除检测。通过仿真,验证了其对系统差错性能的提升。最后,研究了单源多目标节点和多源多目标节点情况下的多中继传输结构。对于前一种模型,分析了块对角化联合奇异值分解或几何均值分解的联合预编码方法,将系统转化为多个并行子信道,从而消除了用户间干扰。为了获得分布式阵列增益,研究了一种迫零与块对角化结合的中继处理方法。对于后一种模型,也可以通过块对角化辅以额外处理的方法消除不同用户间的干扰,同时获得分布式阵列增益。通过仿真比较了不同处理方法的性能特点。
其他文献
高频雷达工作的短波频段电磁环境较为复杂且时变性强。频率监测系统作为高频雷达的一个功能子系统,能监控雷达工作频段内电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雷达系统实时选取最优工作频率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对通信的需求提高,3GPP提出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技术作为3G与4G的过渡。LTE在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FDMA)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在生活和科学中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重要的系统,它见证了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当一个移动设备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的时候,它的呼叫控制也必须从当前的基站转
蜜罐(Honeypot),是目前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源白军事上的伪装和欺骗思想。它是一个将入侵行为重定向至一个预定区域的系统,使得网络入侵按照可控的、预定义的轨道进
信号调制模式识别是非合作通信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是民用无线电管理部门进行频谱管理和军用电子对抗的必备技术。软件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概念的提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多体
LTE系统是为了解决移动通信技术更好的融合无线宽带接入方案而提出的新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它上行支持单载波频分多址的接入技术,下行支持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的技术,同时支持
计算机外设和数码产品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设备之间的接口和互连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USB是现今PC机总线中应用最广泛的接口技术。在USB拓扑结构中,PC机居于核心地位,USB
本文依据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基金项目的要求,进行多点微动测控技术及无线测控网技术的研究。   本文将微动测控技术与无线测控网技术相关联,尝试将现代
本论文课题来源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无线移动通信与传输实验室袁东风教授承担的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低成本、低耗能、高可靠嵌入式终端与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