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VP之前”是由否定标记、动词性成分和时间标记组成的结构。它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受到汉语语法界的关注。从一开始,研究者的目光就集中在这一结构的否定标记上,并达成一些共识。比如,认为“没有VP之前”是符合语言习惯的;否定标记是多余的。等等。但是,在如何看待多余的否定标记这一问题上就产生分歧,出现两种不同的认识或研究态度:一是立足语言现实,承认语言习惯;一是不顾语言事实,否认语言习惯。经过讨论,人们普遍接受语言事实,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揭示否定标记存在的意义。 目前,关于“没有VP之前”,研究视野得以拓宽,研究方法更加多样。种种迹象表明,对“没有VP之前”的探讨不应局限于否定标记,而应关注整个结构。只有这样,重视否定标记的研究传统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对“没有VP之前”的研究才能得到进一步深入。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在揭示否定标记存在意义的同时,揭示整个结构的存在价值,揭示“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互补分布现象的本质。 从形式上看,在“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结构的时间标记之前的表层成分是否定和肯定的对立;从内容上看,尽显“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各自独立品格的是过程意义与临界意义的互补分布。“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意义互补分布的实质是客观时间的一维单向性及其主观意念构想维向互逆性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在形式上否定与肯定的对立是以意念构想上一维逆向与一维顺向的差异为根据的:“没有VP之前”是逆向构思时间概念。与之相反,“VP之前”则顺着语流的方向、事理发展的方向构思时间概念。 对于表达时间概念、过程意义来说,“没有VP之前”的组成成分是缺一不可的:否定标记揭示过程实质,动词性成分关注结构的中心,时间标记保证概念的同一性。三者紧密联系,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没有VP之前”,只有通过研究并得到解构,才能揭示其格式复杂的特点:“没有VP之前”的解构形式内蕴着“没有VP”和“VP之前”。前者表达焦点信息(即过程意义),后者隐含中心信息(即状态意义),两者相互交错相互转化,最终成就独特的时间格式“没有VP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