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总结财政支出主要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角度,通过理论模型,探讨了最优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并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研究了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制度因素。同时,结合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通过与主要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作比较,论述了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给出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
有关财政支出结构分类方法的探讨是本文的基础。要想使得财政支出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有赖于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主要包括按职能的分类结构和按经济性质的分类结构。按经济性质的分类方法更多用于理论分析,而按职能的分类方法则被广泛地用于解释现实问题。对于后者,本文重点介绍了联合国统计司发布的《政府职能分类法》,并以此方法作为分析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依据。
有关最优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是本文的核心。本文以财政职能作为分析最优财政支出结构的视角,分别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角度研究最优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已有的研究都仅将财政支出区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而忽略了转移性财政支出这一重要种类。本文将财政支出区分为消费性财政支出、投资性财政支出、转移性财政支出,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下,利用AK增长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最为迅速时三类财政支出应该占有多大比重。同时,本文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估值,给出了各类支出的具体比重。对于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问题,本文利用John Creedy等人的研究成果,将个体差异纳入模型,通过社会福利函数将社会福利与代表性个体的即时效用函数联系起来,探讨社会福利与财政支出结构之间的关系。经过分析,本文认为,如果一国越重视中低收入阶层的福利状况,那么政府应该更偏向于提高转移性财政支出的比重,从而才能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有关最优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模型分析的补充。从长期来看,一些制度因素,例如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职能的变化、政治因素也会对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结合对于这些因素进行研究,才能找到适合一国国情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
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本文的重点。通过比较当前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发现我国财政对于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事关民生的领域支出严重不足,而在一些可以由市场主导的领域投入了过多的公共资本。首先,对于社会保障,当前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十分突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是融为一体的。国家应该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契机,增加有关社会保障事业的财政支出。其次,国家对于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而同时同属于消费性财政支出的行政管理费却占据着财政支出的大量份额。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长速度都明显快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消费性财政支出内部的不平衡仍在加剧。最后,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同其它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很高的水平。事实上,虽然扩大公共投资是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方式,但绝不是根本之道。近年来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率不断提高,总需求中投资需求占有的比重居高不下,投资与消费失衡的局面不断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味地通过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而国家加大对事关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不仅可以保障民生,更有助于消除国民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心理。通过健全各项保障制度,消除不确定心理,将显著地提高我国国民的消费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经济走向主要靠内需拉动,特别是消费拉动的发展轨道上来。至于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途径选择,更多地需要依靠财政支出的增量。将新增财力更多地向事关民生的领域倾斜,是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途径之一。除此以外,还可以将投资性财政支出与民生相结合,改变公共资本过多投向基础设施的局面,这是从存量的角度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