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美国的土地上:论《唐老亚》中美国人给华裔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华裔作家赵健秀的第一部小说《唐老亚》,本文试图应用文化研究及成长小说理论,从不同层面探讨美国人给华裔少年-唐老亚的成长带来的影响;由此进一步阐释作家赵健秀的创作观点,即在美国成长、生存的理想方式是了解华裔美国历史及文化,皈依自己的民族身份,以此赢得美国主流社会的尊敬和承认。 本篇论文由五章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作家赵健秀、他的文学创作、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唐老亚》这部作品展开的最新研究。此外,作者还对论文涉及的文学术语加以阐释,包括文化研究、白人文化、华裔文化及成长小说理论。 在第一章里,作者从三个方面分析《唐老亚》这部作品中的美国人形象,即以铁路巨头查理·克洛克和历史老师明莱特为代表的歪曲华裔历史和文化的美国人、以阿诺德为代表的追寻华裔文化和历史的美国人、以及由阿诺德的父母和美国著名舞蹈家弗莱德为代表的承认并尊重华裔历史和文化的美国人。 第二章旨在分析上述三类美国人给华裔少年从自怨自艾自己的华裔身份成长到对自己族裔身份的认同所带来到的正负面影响。他们分别是唐老亚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小伙伴,以及让唐老亚翻然醒悟的文化和历史教科书。 第三章旨在讨论赵健秀在《唐老亚》作品中所体现的华裔文学创作主张,以及他的创作愿望,即“生活即斗争,写作即战斗”—让更多的华裔尊重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让更多的美国白人了解真正的华裔文化和历史,才会构建一个公平的、华裔美国人与美国白人能相互理解的和谐社会。 结论部分重申赵健秀的创作这部小说的主张:华裔中国人应该学习、认同自己的族裔文化,抵制殖民思想对本民族文化的诋毁和歪曲,这是在美国生存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研究以法庭询问中的预设为对象,在揭示法庭中问和答各自特征的同时,集中探讨了律师如何运用预设这一语言策略进行意义操纵以及证人如何破解预设陷阱,表达自己的观点。 由于
期刊
威拉·凯瑟和萧红均为二十世纪上半期文学史上不能绕过的重要作家。她们最重要的作品都是描绘某个酷似家乡小城的乡土小说,但是其中对人性和精神的刻画却不拘泥于特定时代或者
语义研究中,相对名词和介词而言,动词意义的系统性研究较为薄弱。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词意义不稳定性造成的。英语中的移动动词意义不稳定性的特征也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移
通过对李达早期活动的全面考察,可发现李达是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其转变时间和标志.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Through a co
期刊
T·S艾略特是享誉世界的重要诗人,批评家及剧作家。时至今日,他和他的作品对后人仍产生重要的影响。1948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而被誉为20世纪重要的现代派诗人的领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