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人对康有为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难得统一”,但不论是谁提到了他,孔教是必定要说起的一项内容。孔教思想和实践与康一生紧密相系,梁启超说:“先生所以效力于国民者,以宗教事业为最伟;其所以得谤于天下者,亦以宗教事业为最多。”钱穆也说:“(康有为)自维新一变而为顽固,又各趋其极端,而尚有一始终不变之说联系其间者曰尊孔。”由此孔教既是康氏思想坚守和人生实践的着力,亦是对其本人盖棺定论的重要依凭,这两者间的关系可以说微妙甚甚,本文拟以此为线进行论述分为四章:第一章: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发源于19世纪80年代末,到戊戌变法时期方得以完善成形。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大背景下,康有为采取“援西入儒”和“纳儒入教”两条路线,以中国人的民族历史习惯为基础,按照西方的宗教模式建立中国人的宗教,试图使国人在宗教信仰中团结起来,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维新变法。但康“武断解经”和“六经注我”的学术态度,使得其思想在当时引起了舆论风波,社会的各界人士都加入其中逞口舌之争,康氏的部分著作终因“非圣无法”遭禁毁版,维新变法的阻力也因之增加了数倍。第二章:清末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原有的四民社会解体,士人阶层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他们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和转换,而各领域的人则趁机向“士”靠拢,这种复杂的状况到民初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儒学及其价值理念逐渐衰微,民初社会一派变革的新气象,社会传统的道德体系被否定并崩溃,另一方面社会对道德重建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三章:孔教运动并没有因维新变法失败退出历史舞台,民初康有为嘱其弟子陈焕章建立孔教会,再掀尊孔高潮并力倡立孔教为“国教”,并要求将此条目写入宪法,为科举取消后的儒学寻求制度性支持。但由于康等人牵涉民国的两次复辟活动,孔教会受了连累,遭到陈独秀等激进人士的批判,国教运动被“反儒”的新文化运动取代。事实上孔教运动与封建复辟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康有为面对民初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展开的一场重建国人民族信仰的文化保守运动。第四章:康有为前后倡创孔教皆出于深沉的爱国情怀,但由于历史背景的变换和差异,两次孔教运动也有相当大的区别。维新变法时康借孔教为其政治活动张目,多次上书谋求上层支持而未达,其孔教思想也主要停留于理论层面,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影响。民国初年康试图借助政治权威来推助道德信仰重建,极力想使孔教定于一尊为“国教”,却由于政治牵累使其在客观上成为复辟工具,孔教、儒学在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中万劫不覆。全文基本上总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戊戌变法为线,从康有为提倡孔教的动因说起,以此探究康创立孔教的政治目的,同时结合时人对康孔教构想的反应态度,论述康之孔教对于戊戌变法的影响。第二部分以康嘱其弟子创立孔教会和立孔教为“国教”的努力为线,从当时社会形势与时代反应的变化入手,理清康之孔教会活动和复辟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究政治运动对孔教会活动的影响。在全文的最后作者拟对这两部分进行比类,试以孔教活动在国体变革的情况下,在不同政治运动中的各种差异性,来察看其对政治制度空间的拓展和从政治到文化转移的发展理路,梳理一种思想在政治和文化中的变异,从而寻找信仰重建的时代启示以为今天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