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患者麻醉状态下彩色超声测量上呼吸道口咽区径线的研究方法;探索可视硬镜在气管插管时上呼吸道口咽区径线的超声影像学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BMI)18~25Kg/m2,Mallampati(M)分级Ⅰ~Ⅱ级,Cormach-Lehane(C-L)分级Ⅰ~Ⅱ级,无牙齿缺失的成年人。患者平躺于手术床上,头部处于仰卧正中位,头颈部后仰30°。使用ALOKAα10彩色超声诊断仪,将凸阵探头置于右侧下颌角并平行于下颌缘,斜行扫查获得平会厌水平口咽区声像图,测量口咽区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将凸阵探头紧贴舌骨并处于舌骨上方,横行扫查获得平会厌水平口咽区声像图,测量口咽区左右径(Lateral Diameter,LAT)。分别在患者清醒状态呼气末、麻醉诱导后、普通喉镜暴露声门时和可视硬镜暴露声门时四个状态测量口咽区前后径和左右径。比较清醒状态呼气末和麻醉诱导后口咽区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比较普通喉镜和可视硬镜暴露声门时口咽区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结果超声测量清醒状态呼气末口咽区前后径(16.5±1.4mm),麻醉诱导后前后径(12.8±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测量清醒状态呼气末口咽区左右径(37.3±4.9mm),比较麻醉诱导后左右径(37.0±4.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测量普通喉镜暴露声门时前后径(34.1±4.3mm),与可视硬镜暴露声门时前后径(28.6±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型超声测量普通喉镜暴露声门时左右径(45.8±4.6mm),明显大于可视硬镜暴露声门时左右径(42.3±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超声技术,可以在麻醉诱导和不同器械行气管内插管期间测量上呼吸道口咽区的气道径线;麻醉诱导后上呼吸道口咽区的前后径小于清醒状态呼气末前后径,提示舌体后坠是改变该区前后径的主要因素;可视硬镜暴露声门时无需更大前后径和左右径,提示可视硬镜气管内插管可减少暴露声门的强度和降低损伤上呼吸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