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铁矿作为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是世界上利用最广、消耗量最大的金属矿种,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其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铁矿资源总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禀赋条件极差。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钢材需求量急剧增加,自有铁矿生产能力相对于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进口铁矿石呈逐年上升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面对此种形势,“走出去”参与国外铁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建立一批国外铁矿生产供应基地和储备基地,对于我国钢铁行业从国外长期、稳定、安全、经济地获取铁矿资源,进而降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本显得日益紧迫。尽管我国境外铁矿投资的实践已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由于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理论的引导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投资区位确定、投资方式选择、风险识别和规避等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使得我国境外矿产资源投资不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客观上加大了投资风险,以至于出现如首钢投资秘鲁铁矿的失败案例。为此,我们应该针对企业境外铁矿资源投资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寻求企业自身考虑的策略体系以及配套的国家政策支持系统,以使我国企业的铁矿境外投资实践健康、稳定、有序开展。本文力求从理论上探讨铁矿境外投资方式、区位及主体运作机制等投资策略组合,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我国铁矿境外投资的政策建议,这对政府制定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以及钢铁企业的全球化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以我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与国内铁矿供给不足之间的现实矛盾出发提出了文章研究问题的基点,进而阐述了全文研究的政策意义、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并对全文研究的总体思路、主要创新点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并简单分析了这些理论对于矿业投资的指导意义,重点对国内已经开展的矿业境外投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最后指出这些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从矿产资源对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国际矿业形势以及矿产资源境外投资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等几方面阐述了矿产资源境外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国内经济环境、政策方针和国际矿业环境及投资经验等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开展矿产资源境外投资的条件。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铁矿资源禀赋情况,从铁矿国内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揭示了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与国内铁矿石供给不足的矛盾,并详细分析了我国进口铁矿石的现状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以此为基础指出了我国应迫切转变当前国外铁矿利用方式,从以进口为主变为以直接到境外投资开矿为主。第五部分对我国已有的境外铁矿资源投资实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这些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应建立铁矿境外投资策略体系的必要性。第六部分为本文的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铁矿境外投资(也适用于其它矿种境外投资)的策略体系,包括有:境外铁矿投资的区位选择策略、境外铁矿投资的方式选择策略、境外铁矿投资主体运作机制选择策略以及境外铁矿投资风险识别和防范策略。其中,区位选择策略指出了我国铁矿投资战略选区的步骤和方法,并运用修正后的国际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了当前我国铁矿投资的最佳区位;投资方式选择策略通过对境外铁矿投资可采用的两种主要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q理论作为最优方式评判的标准;主体运作机制选择策略提出了四种可选模式,并对如何选择进行了简要说明;风险识别和防范策略则对境外铁矿投资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归纳,并针对这些风险,相应地提出了风险规避的建议。第七部分站国家的宏观层面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鼓励和扶持企业境外铁矿资源投资的政策建议。第八部分是结语,指出了本文已经解决的问题和文章存在的不足,以及该领域后续研究应解决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