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的巴林右旗为研究地点,通过对比试验方法比较植物活沙障造林、覆膜造林、干水剂造林、保水剂造林、ABT生根粉浸根造林等几种造林技术和浇水量控制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mongolica Litv)苗木成活与生长的影响,为选定适合当地条件的造林方法、幼苗抚育方法与沙障规格等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试验对比8m×24m、12m×24m、16m×24m、20m×24m等四种大小规格黄柳(Salix gordjevii Change et Skv)沙障的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造林株行距为4m×4m的条件下,8m×24m大小规格的黄柳活沙障的固沙效果为最佳,既起到了固沙作用又对樟子松幼树起到了屏障作用。沙障内樟子松苗木成活率比20m×24m的高出11.67%。 沙地造林中覆膜处理既能维持造林地土壤含水量,又能提高土壤温度而提高了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试验结果,覆膜使含水量提高了0.5-1.5%,使土壤温度提高了1.5-6℃。成活率达到了96.92%,比覆土区成活率提高了5.18%。雨季来临之前把覆膜揭开,避免覆膜对苗木生长的负作用。 干水剂造林的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了0.5-1.0%;成活率几乎达到了100%的水平,比对照提高了11.9%。使用干水剂既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生根保水剂造林因为在本试验中浇水量较大而效果不太明显,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0.5%左右,成活率提高4.4%。 本试验中生根粉处理的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5%,比对照提高了6.9%,其中覆膜区生根粉处理的苗木成活率为100%。生根粉处理苗应即时造林,而且,使用容器苗必须揭开容器。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分析结果,20cm深度与4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40cm深度土壤含水量比2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平均高出1.1%,所以,沙地樟子松用三年生苗木,深栽造林有利于苗木成活与生长。土壤含水量对净高生长量有直接显著的影响,但浇水量无需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