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中,人类不断地对空间进行开发、创造和生产,构成了人类的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在空间生产的过程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时空得到了压缩,为了缓解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经济危机,过剩的资本不断地寻找新的扩张渠道和投资机会,资本开始步入了资本空间扩张化的道路。在资本扩张本性的推动下,资本在全世界的空间领域中流通,不管是自然空间还是城市空间都成了资本进行同质化侵占和掠夺性积累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空间对立和异化问题,形成了世界中心与边缘、城乡对立以及城市内部区域断裂的空间分裂状态,这种异化的空间形态对人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压迫、剥削以及异化。在具体现实情况中表征为城乡对立、贫民窟、城中村等空间隔离问题;“鬼城”、“农村空心化”、“天价学区房”等空间异化问题,表面上是社会空间问题,实质上是人的正义问题的空间维度,因此人与空间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空间正义是实现正义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成为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长期以来,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很少去关注空间存在的真正意义或价值,空间往往被认为是死寂的、不流动的、静止的容器。本文认为,空间在表面上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土地、自然景观以及场所,实质上空间具有处于动态变化的社会和生产关系,是人的活动以及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载体和平台。而且空间具有属人的特性,本身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历史性,这也是空间具有正义性的原因所在。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是以“现实的历史的人”为空间正义观念的价值主体,基于人活动的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的三维空间结构体系,这是空间正义的立足点,是空间正义的起点也是空间正义的终点。在实现空间正义的过程中以空间生产中的资本逻辑为切入点,揭示资本的空间化与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展开新的批判范式。去中心化,扁平分布,消除对立、剥削、压迫、异化的空间关系,让每个空间保持其原真性、特质性,并在其空间本质的基础上地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成为“全而不同,和而不同”的和谐空间。从而让每个人在和谐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自由的选择自己所寄寓的空间,应是马克思空间正义观的题中之义。本文首先对空间正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对空间正义的内涵进行简单梳理;其次,回归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原著中探究马克思关于空间正义思想的主要探讨内容;再次,基于空间的属人性,以“现实的历史的人”作为马克思空间正义的价值主体,以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和拓展了自然空间、作为人的“类特性”的社会空间、有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历史空间的价值主体层面,以及空间生产与资本逻辑的关系问题,建构起探究马克思哲学视阈中的空间正义的理论框架。在本文的第四章中主要探讨空间正义思想的当代价值与现实路径。本文立足于正义的原初视域,从空间维度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从马克思哲学视阈中构筑本土化的空间正义理论,构成了本文的理论主题与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