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典型的区域性金融风险,除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之外,我国现阶段区域性金融风险主要还集中在宏观经济风险、房地产金融风险、外部冲击风险等。如果在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监管不当,很可能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对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04年-2013年我国省域经济、金融相关数据,首先对我国金融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及医域经济发展指数,最后考虑区域间的相互影响因素,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空间效应下我国E域金融风险防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建议。本文釆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宏观经济环境信息披露、银行与货币系统信息披露、外部冲击信息披露、市场泡沫信息披露以及政府债务信息披露五个维度对我国区域金融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区域金融信息披露存在的几点问题。一是政府债务信息缺失严重;二是信息披露不及时,部分信息存在重叠现象;三是信息披露随意性较强,单位和口径不统一:四是缺乏专业的金融信息披露平台。:其次在金融信息披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分别构建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及区域经济发展指数。得到八个E域金融风险防范的主因子,通过因子得分了解各地区面临的哪类风险比较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比如北京地E需要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防范同时严格控制政府债务,避免地方债务风险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数的构建考虑经济表现力、产业竞争力、资本实力和科技能力,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指数。这部分指标构建为实证分析做准备。当前的研究多着眼于单方面研究金融风险防范指标构建或是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多局限于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分析,忽视了空间效应的影响。因此,本文尝试在传统面板模型中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模型的估计结果看,政府偿债风险、银行系统风险、宏观环境因子、房地产市场规模等因子与各地区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资本市场泡沫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外部冲击风险及政府债务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呈负相关关系。银行系统稳定因子是区域内银行系统的稳定是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推动力,每增长1%,会导致相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平均上升0.12%。区域内宏观经济环境在加入空间的影响因素后,由正变负,即对相邻地区产生了挤出效应。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看,区域间的相互作用比区域内单个地区的变量改变所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转变成系统性风险,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所在区域的实际金融运行状况,更需要对邻近区域金融运行环境加强监测,以避免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最后,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扩大金融信息披露范围,细化金融信息披露的内容。对相关事项的披露或者风险的揭示应当着重分析其为何发生、如何发生以及它的潜在影响。第二,加强对资本市场泡沫风险的防范。避免“羊群效应”促使泡沫的膨胀和破裂。第三,加强对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的防范。健全地区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第四,加强对外部冲击风险的防范。加强对区域外资本流入的监控管理。第五,加强区域间金融风险监测,确保区域经济平稳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