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试论黄宾虹先生笔下所流露出的中国山水画精神

来源 :沈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v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宾虹作为振兴中国近代山水画中最为关键的一位画家,对于他的研究论著众多,而这其中大多是对其笔墨的研究。本文试图立足于前人研究其笔墨的基础,通过对其笔墨的研究更进一步的去探索其绘画精神。具体则是从其精神的具体体现--其画作中的最基本的地方--其细微之处窥视其山水画精神,从而深入到其中去获取精华。本文试着从一点之中窥见其山水画之精神、民族之精神,通过对其笔墨的研究,直达精神本质,从而透过纷繁的表象直达画作的深处,以了解其真实精神之所在。  黄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将“笔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将山水画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其中包含着中国数千年的、多方面的文化积淀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兼容并蓄、一丝不苟以及毕生不辍的勤勉,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这思维方式贯穿了他的一生、呈现在其艺术作品里,而具体则体现在他的每一点、每一划之中,也就是其“笔墨”之中。山水画在黄先生笔下所展现出的已不仅仅是个人情怀的寄托,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宽博、厚重、细节处的精彩成就整体的非凡气度。山水画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并展现着民族之美,而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可以说其绘画有转换性的创造,不盲目排外的思维方式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师迹不如师心,其大胆的创新精神,以及在对传统精神的准确把握和继承上的独特的见解和成就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创作题材跟方式也变得多样化,然而,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从事绘画的专注、勤奋以及对传统继承精华方面的始终如一。面对当今画坛所呈现的千姿百态的绘画形态,作为后学者,往往感到眼花缭乱。但只要掌握了山水画精神的实质,就不会为种种外相所迷惑。对黄宾虹先生的研究,正是为此。
其他文献
期刊
古诺的歌剧《浮士德》首演以来至今上演率高、影响广泛,艺术价值得到观众首肯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但不久以前,美国《纽约时报》首席古典音乐评论家托马西尼提出了这部歌剧过多娱
期刊
本文以格拉祖诺夫的六首钢琴赋格曲为研究对象,并将题目定位为创作手法的研究与分析,即以创作的角度来探讨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6首赋格曲的音乐语言特点。客观的阐述格拉祖诺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