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19到1937年近二十年间,是中国戏曲艺术开始主动向非华人圈的异文化世界进行大力推介,积极寻求世界回应与对话的自觉期与高潮期。特定时代思想氛围中的喧哗众声却形成了推动、加速戏曲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合力,海外公演、对外书刊中的介绍宣传和舞台剧目译介都超越了以往的规模和影响。相较于之前古典戏曲经典文本域外传播和海外华人圈中戏曲演出的历史,这一时期寻求回应与对话诉求之主动和强烈,异文化世界介入、发声之积极,以及在关注对象上对当下流行剧目、舞台艺术层面和剧坛发展现状之倚重,也都使得在各种交流对话的互动场域内,更具现实影响力的言说得以形成。这些围绕着戏曲艺术的中外言说,既有着各异的表达立场与动机,也必然经历了信息传递与接收过程中种种有意无意的处理。它们的形成、聚焦、争鸣与被选择加工的历史,不仅反映了多元语境之下,被视为传统文化代表的戏曲艺术正在嬗变中的复杂混合面貌及其背后各种认识与思考的斗争,同时也对戏曲艺术现代嬗变的历史进程本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范围涵盖了剧目文本、戏曲文化价值的判断与定位、实践层面的舞台艺术语汇及其呈现,以及戏曲艺术理论的构建和表达等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关于戏曲传统观、戏曲艺术特征一些看似基本的认识,都曾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知识生产场域中经历了不乏曲折的塑造。长期以来,除了其中少数演出事件及其引发的一部分讨论受到关注之外,这段历史中还有大量言论尚待挖掘、译介与整理,如何尽可能全面地回顾梳理这段历史、尽量客观地理解其中的历史之因果,是我们今天在对戏曲艺术现代化进程的反思中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论文以“海外推介和中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思想文化史的考察,分析二三十年代戏曲海外推介高潮形成的多重原因,回到20世纪戏曲艺术海外推介、交流的第一个自觉期与高潮期的具体历史情境中来展现代兴之际的剧界景观。同时,挖掘考察此时期关于戏曲艺术的推介言论与中外对话,提炼其中的焦点问题,在对言说动机与接受立场的观照中,看待这场对话与作为其结果之一的戏曲艺术的现代嬗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戏曲近代以来发展进程中的“西方化”、“国粹化”与戏曲的现代性等问题做出回应,对1919-1937年间戏曲海外推介与交流的影响、历史意义和价值,做出评价、提出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