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的频繁减持行为,对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行为受到中小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并对其投资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额减持行为会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带来负面的市场效应,恶性减持与违规减持事件则会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对中国股票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大股东,高管等内部人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会选择在一定的时机减持股份,从而向市场上的投资者传递信号,影响公众对股票价格的预期并对股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前人的研究主要基于内部人控制的理论,通过分析大股东与高管减持的公告效应,研究减持行为对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影响。但是,对于不同特征的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评价、估值和投资信心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过程中,不同特征的上市公司股价的市场反应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公司治理以及内部人控制的角度,将减持和公司治理、财务指标结合起来,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不同特征的上市公司减持后股价的市场反应,深入探讨了大股东与高管减持行为对股价的影响。首先,本文从内部人的减持动机,内部人减持的时机选择以及内部人交易对公司的影响方面展开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回顾了大股东与高管减持对股价影响的文献,基于前人的理论找到了本文的研究点。接下来,本文梳理了关于大股东与高管减持的公司治理相关理论,对比了美国、香港与中国的减持政策,举出了违规减持的经典案例。最后,本论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2014-2016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减持数据,以此作为样本数据分析计算大股东和高管减持窗口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然后引入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创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研究大股东与高管减持行为对股价的影响。本文研究主要的创新性工作及其结论可归纳如下:第一,本论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运用事件研究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探讨了大股东与高管减持的市场反应问题,研究中引入了有关的公司治理和财务指标,验证了不同类型和特征的公司,其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对股价的影响。第二,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一段时期内大股东减持频率指标,将事件研究的窗口期拉长,用一年的CAR作为长期市场反应的指标,并验证了大股东减持频率对长期CAR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与高管的减持行为,在减持公告日的窗口期内会对股价产生负面的影响。大股东与高管减持比例越大,其股票价格的市场负面反应越大。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中,企业成长性越低,股权集中度越低,减持频率越高,其股票价格的市场负面反应越大。上市公司高管减持中,企业财务杠杆越高,股权制衡度越低,其股票价格的市场负面反应越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作者从内部人、监管者、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四个层面入手,提出大股东、高管等内部人应规范自身的减持行为;证券监管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股东与高管减持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应按照法规严格披露信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投资者应理性分析大股东与高管等内部人的减持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本论文的研究对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市场投资者的投资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