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地层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层:前白垩纪构造层、建德构造层、衢江构造层、第四系构造层。在此基础上,将中元古代—古近纪分为4个构造期,即:前白垩纪构造期、建德期(早白垩世早期)、衢江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根据共轭剪节理等构造变形,研究了白垩纪—渐新世的构造应力场特征,最大主压应力轴均呈近水平状态,建德期NW—SE向,衢江期NNE—SSW向,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近EW向。采用石英位错密度法估算了建德期构造应力值,平均值为52.6MPa。用数学模拟的方法较好地恢复了建德期构造应力场。探讨了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特征,在大地构造位置、火山喷发特征、火山岩类型、区域构造条件等方面,都表明建德期火山岩与铀成矿存在密切的关系。阐述了火山基底构造的演化过程、早白垩世—渐新世构造应力场与地质构造演化的关系,以及断裂构造分期及组合规律。探讨了早白垩世—渐新世构造应力场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在建德期、衢江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断裂发育或重新活动,形成铀矿床的导矿和储矿构造。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的构造活动强度明显减弱,对铀矿床有轻微的破坏或改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