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属于应试教育,升学率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被淡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被忽视,真实的情感被压抑,在这样的情形下,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改革。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以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两者在平等、对话、理解的基础上,创设思想政治课的交往教学人文情境,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工具作用,以教师和学生已有的认识成果和新生成的经验和智慧为中介,达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发展高中生总体思想政治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它把教学过程视为积极的人际互动的过程,充分重视主体间性,是实现人和文化双重建构的过程,必然会克服教学技术化和工具化的倾向,改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独白式、灌输式教学占主导地位的局面,给目前的教学理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先从本体论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理论,通过透视当前教学实践中师生交往的现状以及造成该现状的原因,借鉴吸收马克思人学和马克思交往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等哲学思想以及社会学、心理学、德国交往教学论学派等内容,以交往教学对于构建新型思想政治课师生以及生生关系的基础作用为核心,构建出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的有效路径,力求为当前思想政治课的师生交往、课堂教学及相关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建议。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本体论。提出了中学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的概念,并且论述了中学思想政治交往教学的特征以及中学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提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第二部分,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别借鉴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交往哲学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符号互动的社会学理论、建构主义以及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和德国教学论学派的核心观点,这些思想为中学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的提出以及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交往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现实思考。针对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交往的实践情况,系统分析归纳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以及教学载体、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的建构途径。阐述了教学工作者和学生转变教育教学价值观和学习观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下的师生和生生关系特点和拓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载体的有效途径,为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的实施过程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