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大背景下,乡村空间作为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其居民点的形态类型识别与乡村聚落体系结构认知是实现乡村聚落转型与重构的前提。当前我国乡村规划研究中关于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形态与体系结构研究相对缺乏,仅有的研究多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研究不足,地域研究不平衡。因此本文以江汉平原地区9个县(市)为例,研究乡村聚落居民点的形态类型及空间结构特征,为乡村居民点建设的转型与重构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乡村地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实践基础。本文梳理城市形态学、城镇体系规划等理论的起源、发展与乡村居民点形态的关系,利用统计数据与空间数据分析江汉平原人口、经济与用地构成特征,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乡村聚落形态类型划分体系,借助分形学与形态学方法构建乡村聚落空间体系结构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江汉平原乡村聚落人口、经济与用地构成特征分析。本文以江汉平原地区包括公安县、洪湖市、监利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在内的9个县(市)行政区划边界范围内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年鉴数据与国土空间数据,研究分析江汉平原乡村聚落现时态人口与城镇化、经济与产业、用地构成等特征。第二部分,构建乡村聚落形态类型的测度体系并划分江汉平原乡村聚落形态类型。首先,分别测度江汉平原乡村居民点的集聚模式与规模形态。集聚模式是反映居民点空间分布关系的测度指标,本文从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和居民点与人口密度分布特征两方面进行测度。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ANN)、高低值聚类分析(Getis-O rd General G)、冷热点分析(Gets-Ord~*)三种方法测度出江汉平原乡村居民点以高值集聚为主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别运用统计分析与核密度分析测度人口分布与居民点数量分布的密度特征。规模形态是反映居民点自身特征的测度指标,本文从居民点规模、形状复杂程度和邻近要素距离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借助ArcGIS10.2与SPSS软件,可视化居民点面积分布及统计居民点规模频数直方图反映乡村居民点的规模特征;运用景观形状指数测度居民点形态复杂程度;应用邻近距离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测度邻近城市、水域、道路的距离。然后,汇总集聚模式与规模形态测度指标,应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得到江汉平原乡村聚落两种类型四种亚型的形态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第三部分,探索江汉平原典型聚落的乡村体系结构特征。首先,借鉴城镇体系规划相关内容,确定以乡村功能关系和场所空间结构两方面为乡村体系结构研究内容。然后,从江汉平原四种亚型形态中分别选取松滋市杨林市镇、天门市佛子山镇、仙桃市张沟镇和公安县夹竹园镇四个乡镇对其人口规模、职能类型及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运用分形维数测度出乡村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特征;以乡村规模、经济与生态等指标为参数,运用中心性强度指数将村庄等级结构划分为中心村、特色村和一般村三类;职能类型划分为工业型、农贸型和生态型三类。结合人口规模、职能类型与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得到四个乡镇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应用类型学方法总结出江汉平原乡村聚落两种空间体系结构模式,即“星点”结构和“点轴”结构。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江汉平原乡村居民点形态按照分布密度、形态复杂度、邻近要素等指标划分为“均衡镶嵌”和“轴带依附”两种类型,并从两种类型中又细分出丘陵型(高密度丘陵点状型)、岗地型(中密度岗地团块型)、滨河型(低密度滨河弧带型)和河渠型(中低密度河渠直线型)四种亚型。从四种亚型的典型乡镇中总结出江汉平原乡村聚落“星点”和“点轴”两种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均衡镶嵌型属于“星点”结构,轴带依附型属于“点轴”结构。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可以现时态的形态类型与结构特征为依据,进行空间结构优化及居民点建设的转型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