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与再分布问题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传统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理论一般是从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态的、地理空间的、历史的等研究视角出发,对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域内的人口分布与迁移现象作出解释。这必然导致切割研究,而无法准确把握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现象的本质。针对当前人口分布和迁移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试图借鉴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耗散结构理论,将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结合起来,站在整个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对人口分布与再分布问题进行时空大尺度的系统研究,以期获得对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现象的本质的认识,进而形成一种能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大部分人口分布与迁移现象做出较好解释的人口分布生成机制理论。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全文共分八章,各章的内容梗概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结合当前国内外人口分布和迁移理论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论证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逻辑框架及主要创新点进行了交待。第2章“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本章主要是对全文展开论述所依据的辩证唯物主义人化自然观、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相关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广义进化综合理论等四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作一简要介绍,并阐释了借用自然科学的概念和定律来研究社会学问题的可能性和科学性。第3章“生命热力系统与人类消费的本质”。本章从生命体的热力学系统分析入手,对人类消费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人体是一种耗散结构,须要不断从外界环境摄入负熵,而消费的过程就是人体摄入负熵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章又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对人类消费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第4章“生产的本质与内能流”。同消费活动一样,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不象其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单纯。本质上讲,生产是人类基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以人类能够用于消费的能量形式为目标,有意识的将人类不能消费利用的能量形式转化为人类能够消费利用的能量形式的活动。人类进行有意识的能量转化所形成的能量流就是内能流,是人类所掌握控制的所有形式的能量总和,也是人类的负熵之源,主要由食物链、技术链和信息链三条能量支流构成。人类社会的进步就表现在内能流吸纳率和热效率的不断提高。第5章“人口分布原理”。本章从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的热力学模型推导出社会系统中的人口数量及其人均能量消费水平都受内能流中有效能量的重要影响。这一原理在人口地域空间分布上则表现为人口按照区域有效能量分布状况进行分布。在人类社会系统中,人口生育率是一种重要的系统频律,要随着人均有效能量的增加而下降。在生育率下降机制没有被触发的情况下,人口数量会随着内能流的扩张而不断增长,从而实现人口按照区域有效能量分布状况进行分布。在生育率下降机制触发的情况下,人口会通过迁移的方式按照区域有效能量实现再分布。第6章“人口迁移原理”。人口迁移的动力来自于由于地区间区域内能流不均衡发展而产生的人口能量密度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能量势差力。与人口增殖方式实现人口再分布一样,人口迁移的结果也是缩小地区间人口能量密度差的。人口自身通过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两种方式实现在地域空间按照区域有效能量的分布状况进行分布的机制就是人口能量密度均衡律。与一般的人口迁移一样,人口城乡迁移也是人口按照区域有效能量的分布状况进行再分布的结果。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口城乡迁移的方向总是朝向城市化的方向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在能量转化器、转化利用的能量来源和城乡之间的能量交换上具有农村所不具备三点优势,从而使城市内能流具有比农村内能流更快的增长趋势。工业革命使城市的这三种优势更加突出了,从而引发了近代人类社会城市化的洪流。第7章“世界人口分布演化简史”。本章目的在于从大尺度时间跨度中勾勒出人口按照内能流进行分布的大致轮廓。根据所使用的能量转化器不同,人类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采集狩猎时代、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和非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这三个时代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特点都是由这三个时代所特有的能量获取方式决定的。并且,人口在地域空间的分布变化是朝向人口分布密度增加、范围扩展、自由度上升的方向发展的。第8章“结论与启示”。本章是全文的总结,主要是简单归纳了全文的基本结论和观点,并尝试运用本文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当代一些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现象与问题作了简略分析,以期为后继研究者和社会管理者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开拓思路。本研究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在于,系统提出了一种研究人口分布与迁移的新范式——人口分布生成机制理论。围绕这一理论,作者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概念体系,其中内能流、外能流、食物链能流、技术链能流、信息链能流、区域内能流、城市内能流、农村内能流、内能流吸纳率、内能流热效率、人均有效能量、区域有效能量、公平系数、人口能量密度、能量势差力等概念都是本文首次提出并加以界定的。此外,本文还首次提出了人体耗散结构系统能量摄入的层次性模型、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的热力学模型、人口能量密度均衡律模型和能量交换不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