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切渴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虽然,贫困户总体上已经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其发展基础,尤其是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产业基础也不牢固,多重返贫因素交织。所以,为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多角度探寻防返贫的路径,十分关键和必要。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也是我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西南民族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更为严重。由于其农村本身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所以,脱贫成果极其脆弱。故在新时期,构筑好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防止返贫的“城墙”,是巩固我国脱贫成果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对学术界已有的学术成果的梳理,较为完备的剖析了当前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返贫现状及原因,并通过对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的返贫经验及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有效破除问题、进一步构建防返贫机制的实践路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其次,梳理了当前学术界对于返贫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阐述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部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问题概述。本章节作为全文的理论支撑,首先,通过对贫困线及贫困的概念进行界定,引出返贫的概念,即返贫问题的实质就是贫困问题。其次,通过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返贫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指出其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脱贫户导向的返贫类型与环境导向的返贫类型,同时兼具地域性、突发性以及反复性等特征。
第三部分:西南民族地区返贫问题个案分析。本章节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以广西大化县X村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X村返贫户、脱贫户、村干部以及贫困户等群体的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角度,从脱贫现状和返贫原因两个维度展开。在内向维度主要包括: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贫困成因、返贫类型、脱贫原因。外向维度包括:农村经济现状、贫困治理情况、精神文明培育情况,政府帮扶现状等。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较为全面的把握X村返贫现状及原因。
第四部分:我国民族地区农村脱贫人口返贫治理的探索与经验。本章节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对比总结。本文通过选择同样为民族地区的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广东连南县、海南省的民族地区以及重庆酉阳作为典型案例,提出对于返贫问题的治理要坚持有针对性、注重精神扶贫。
第五部分:加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返贫问题治理的原则及路径。本章节作为全文研究的重点所在,对返贫问题的防止与治理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详细探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本文指出防止返贫要坚持四个原则:坚持中国之治的制度逻辑,有效确保防返贫工作成效;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夯实防返贫组织基础;以人民主体性为根本,激活返贫户的内生动力;以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本文提出要做好农村的防返贫工作,有五条主要的路径:第一,加强防返贫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科学规划防返贫措施,创新防返贫机制,推进防返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第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展多样化产业增加收入,以产业兴旺助推防返贫;第三,增强返贫户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第四,“因贫施策”,多方发力治理乡村返贫,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第五,加强生态文明与环境预警救治机制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也是我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西南民族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更为严重。由于其农村本身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所以,脱贫成果极其脆弱。故在新时期,构筑好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防止返贫的“城墙”,是巩固我国脱贫成果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对学术界已有的学术成果的梳理,较为完备的剖析了当前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返贫现状及原因,并通过对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的返贫经验及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有效破除问题、进一步构建防返贫机制的实践路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其次,梳理了当前学术界对于返贫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阐述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部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问题概述。本章节作为全文的理论支撑,首先,通过对贫困线及贫困的概念进行界定,引出返贫的概念,即返贫问题的实质就是贫困问题。其次,通过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返贫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指出其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脱贫户导向的返贫类型与环境导向的返贫类型,同时兼具地域性、突发性以及反复性等特征。
第三部分:西南民族地区返贫问题个案分析。本章节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以广西大化县X村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X村返贫户、脱贫户、村干部以及贫困户等群体的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角度,从脱贫现状和返贫原因两个维度展开。在内向维度主要包括: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贫困成因、返贫类型、脱贫原因。外向维度包括:农村经济现状、贫困治理情况、精神文明培育情况,政府帮扶现状等。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较为全面的把握X村返贫现状及原因。
第四部分:我国民族地区农村脱贫人口返贫治理的探索与经验。本章节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对比总结。本文通过选择同样为民族地区的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广东连南县、海南省的民族地区以及重庆酉阳作为典型案例,提出对于返贫问题的治理要坚持有针对性、注重精神扶贫。
第五部分:加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返贫问题治理的原则及路径。本章节作为全文研究的重点所在,对返贫问题的防止与治理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详细探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本文指出防止返贫要坚持四个原则:坚持中国之治的制度逻辑,有效确保防返贫工作成效;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夯实防返贫组织基础;以人民主体性为根本,激活返贫户的内生动力;以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本文提出要做好农村的防返贫工作,有五条主要的路径:第一,加强防返贫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科学规划防返贫措施,创新防返贫机制,推进防返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第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展多样化产业增加收入,以产业兴旺助推防返贫;第三,增强返贫户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第四,“因贫施策”,多方发力治理乡村返贫,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第五,加强生态文明与环境预警救治机制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