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由12.38万亿元增长到104.38万亿元,贷款总额由9.94万亿元上升到71.89万亿元,整体增长了近八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国各省市地区的金融发展并不平衡,总体特征是东中部省市地区较为发达,西部省市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在金融资源分布上,2012年,东中部省市地区占据了73%的营业网点数量,80.6%的金融资金,79.5%的金融从业人数,集中了大多数的金融资源。从金融总量来看,广东省存款余额约是宁夏的29.9倍,贷款余额是宁夏的19.9倍,GDP总量是宁夏的24倍,可见省市之间发展差异之大。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不仅影响金融系统整体的发展步调,也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基于此,我们首先分析了中国各省市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了不同因素对各地区金融发展影响程度的大小,最后,提出协调地区金融发展的建议。我们将影响区域差异的原因概括为五个方面:历史发展差异、金融生态差异、金融结构差异、金融脆弱性差异以及政策调控的原因。历史发展差异是指由于我国历史发展政策的差别,对未来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的影响。金融生态差异是指各地区金融内外部环境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法制法规、经济基础、金融部门独立性、企业信用、金融发展、政府服务、社会诚信、中介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程度等方面。金融结构差异主要是指区域金融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成比例、资源分布、经营运作、配合状态等之间的差异,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作用关系。金融脆弱性差异主要是指金融市场融资和信贷融资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风险,包括各地区对高负债经营能力、银行评估能力以及对金融风险控制能力的差别。金融政策调控差异,是指各地区对全国施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或宏观调控政策,出现的不同的反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在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对各省市地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有:第一,在模型解释中,经济货币化程度与金融中介比率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较大,而且,对发达省市地区和不发达省市地区的影响特征相似;第二,从影响大小来看,经济货币化程度对经济发达省市地区和经济不发达省市地区作用幅度大,总体高于中等发达省市地区。发达地区资金需求旺盛,不发达地区金融深化和发展不足,货币政策都能有效地刺激地区反应;第三,从相关性来看,金融中介比率对经济发达省市地区和不发达省市地区主要是负相关影响。在发达地区,直接融资需求逐渐增大,在不发达地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有利于促进当地金融多元化发展,中介金融比率的减小更有利于两地区的发展。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分为五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本文的创新点为多维度考察了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因素,而且以省级为研究单位,更能反映金融差异的实质。本文的不足点在于,一方面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减少了时期的跨度,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有待完善。第二章为理论综述,主要阐述了金融发展理论,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文献综述,以及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理论内容,为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是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事实分析,主要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金融发展差异,金融调控政策影响差异,并总结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第四章为实证部分,从实证思路、指标体系建立及说明、实证分析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从协调金融发展,优化金融结构,改善金融生态改善以及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给予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