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疼痛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重要应激源。由于频繁的干预性措施,包括疾病诊断及疾病治疗相关的侵入性操作、常规护理措施及护理侵入性操作等,约有71%的机械通气患者经历着中度到重度的疼痛,但却无法主观描述其疼痛程度。疼痛严重影响了机械通气患者的生理、心理、行为及预后等方面。目前机械通气患者疼痛管理不足的现象仍然很普遍,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主观评估法是疼痛评估的金标准,机械通气患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行为评估法是其疼痛评估的主要方法。加拿大学者Gelinas于2006年发展的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ritical 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CPOT)是国外应用较广的行为评估量表,已由我国学者李青栋引进。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关注外科术后、创伤等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评估,针对于内科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探讨中文版CPOT量表在内科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的适用性,为有效的疼痛评估及管理提供前提。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在内科机械通气患者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设计类型属于描述性研究,于2013年8月到2014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监护病房、内科监护病房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内科机械通气患者,共110例。CPOT量表的适用性采用信度、效度、反应度、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共六项指标进行评价。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及评定者间信度进行评价,内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s a系数检验,评定者间信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检验。效度采用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及已知族群效度进行评价。内容效度采用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检验;效标关联效度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作为金标准,CPOT量表与VA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已知族群效度以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疾病状况进行分组,分析CPOT量表得分的差异。反应度以气管插管内吸痰作为疼痛刺激源,分为三个时间点(休息、气管插管内吸痰、吸痰后20分钟)评价CPOT量表的反应度。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根据四格表及相应公式计算。所有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完成。结果:共收集110例研究对象,清醒组53例,非清醒组57例(根据Ramsay评分),清醒组中,疼痛组34例,非疼痛组19例(根据VAS评分)。研究结果显示:CPOT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65,ICC值为0.883;CVI值为1.00,CPOT量表与VAS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44;已知族群效度发现:意识清醒患者疼痛得分较非清醒患者疼痛得分高;反应度结果显示,CPOT量表在气管插管内吸痰时得分最高;CPOT量表的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46.7%,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结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定者间信度、内容效度及反应度;CPOT量表与视觉模拟评分具有中等强度的效标关联效度。CPOT量表区分疼痛与其他症状的特异度较低。建议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验证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