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RF-Chem模式的华北夏季气溶胶排放对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对降水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为排放的影响加剧,人们的目光愈加聚焦于气溶胶在降水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是气溶胶辐射效应引起的日益明显的气候变化,以及对降水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中分别进行了参数化对流(后文简称PC)和显式对流(后EC)方案下的12个区域模式试验(2014年夏季),基于GSMa P、CMA、ERA5等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对比模式模拟华北夏季气候态特征及降水日变化差异。同时,为了评估降水特征的模拟对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本文进行了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的集合试验(共9组集合试验,每组进行3个不同排放条件的试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的模式模拟试验在2m气温、PM2.5浓度、降水及相对湿度等要素的模拟上优于不考虑气溶胶的对照试验,数值上更加接近观测数据。实际排放下的参数化对流模拟能得到更接近历史观测数据的PM2.5浓度。(2)两种方案下,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各气象要素的气候态变化有着相似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随着排放浓度的增加,两组试验中的2m气温、地表向下短波辐射以及边界层高度出现了下降,在高层大气均出现了增温,但参数化对流方案下这些气象要素变化更显著。这些气候要素的变化使对流发生的条件更加苛刻。(3)显式对流方案能得到更真实的降水日循环、降水频率以及强度特征。参数化对流试验中气溶胶排放量的增加会引起降水峰值出现延迟,但显式对流试验的降水峰值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提前,这一结果与观测降水的特征非常相似。引入不同参数化方案的集合试验模拟时,参数化对流和显式对流模拟的结果与原始试验结果一致,基于此可以判断不同对流方案是引起降水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4)相比显式对流集合试验,气溶胶辐射效应在参数化对流试验中引起的地表降温较弱,对流层中上层增温较强;与之对应的是参数化对流试验中大气垂直向上运动的趋势更明显,持续时段更长。参数化对流模拟相比显式对流模拟能产生更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和略低的对流抑制能,也因此在参数化对流实验中对流将更容易得到发展。(5)参数化对流试验中850h Pa上空大气垂直向上运动的增强持续时段较长,而显式对流试验中对流运动增强的时段较短,仅维持到15:00 LST,这也是参数化对流试验降水峰值滞后,显式对流试验降水在部分地区出现提前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以华北冬季气温(NCDT)作为预测对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 LSTM)和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构建了NCDT季节预测模型。CNN模型(CNN-based model,CNNM)在六个CMIP5模式的1852-1991年历史模拟资料上进行训练,
学位
作为一条狭长的、瞬变的强水汽输送带,大气河对区域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当其登陆的时候会给沿岸地区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登陆北美西海岸的大气河,它是加州地区极端降水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一种新的泛函工具即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以及基于MWT的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对2019年2月登陆美国西海岸的大气河及其暴雨过程进行多尺度动力学诊断,既探究了该大气河形成与维持的动力
学位
古气候代用记录表明区域季风降水存在轨道尺度协同变化特征和南北半球间千年尺度上的反位相变化特征,然而驱动这两种变化的外强迫因子尚不明确,对其演变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Tra CE-21ka模拟结果,对全强迫试验中过去两万年全球季风降水演变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后发现,其前两个模态分别表征了地质记录所指示的季风降水长期变化和千年尺度上半球间季风降水的反位相变化。基于单强迫敏感
学位
穿透性对流是比对流层中的深对流强度更强的一种对流,其对流高度能够穿过对流层顶到达平流层底,生命史较短且尺度较小,对暴雨的发生发展以及平流层-对流层之间的交换(STE)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再分析数据、FY-2G卫星黑体亮温数据、Aura卫星的MLS雷达探测数据,基于WRF中尺度高分辨模式结果,对2019年8月19日西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中穿透性对流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学位
合理同化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对于改善模式初始场,提供更精准的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变分同化方法中使用各向同性和均质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忽略了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的天气系统依赖性,而在变分框架下引入集合流依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还需要额外的集合预报。为在变分同化中引入更合理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本研究构建云依赖背景场误差协方差,通过引入背景场云信息,提出了一种云依赖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的同化方案,应用于雷
学位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内振荡特征,然而其传播路径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文利用站点观测降水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9年长江中下游夏季准双周尺度降水传播多样性的成因及其年际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10-20天准双周振荡特征明显,平均每年发生3-4次准双周降水事件,降水在准双周尺度上呈现周期为13天的波动。就其传播特征,将准双周降水事件分为从南向
学位
本文基于逐日的CN05.1中国格点气象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ERA5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1961-2016年夏季干热和湿热两类高温的变化特征,并对它们的环流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它们与土壤湿度异常的联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干热和湿热两类高温都频繁发生的区域,其中干热型高温的频数变化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下降之后上升,湿
学位
本研究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根据热带次季节OLR异常的水平分布情况分别对华南次季节强降水事件和次季节低温事件进行分类。通过对不同类事件中的高低层环流和热带对流进行合成分析并对次季节扰动热力学方程进行诊断,得到以下结论:(1)华南次季节强降水事件中,约53%的事件的发生与热带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无关。对流层低层的异常低压从高纬度地区向南传播
学位
近年来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对人们身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然而,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高温日数(EHDs)异常的分布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预测的仍旧未知。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东部的南方(33°N以南,105°E以东)/北方(33°N以北,105°E以东)夏季极端高温日数的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主模态特征,
学位
目的:本研究将在中医心理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大学生太阴人格、孤独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及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揭示太阴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具体机制,探讨孤独感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在其中的作用,为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情境模拟实验法和回忆启动实验法,选取3所大学的8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医阴阳五态人格量表简版、孤独感量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