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卵巢位于盆腔的深部,卵巢癌早期病变很难被发现,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和新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由于多数卵巢癌患者在行根治性手术前已经出现了微转移,总体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近几年,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肿瘤学主要集中在基因靶向分子治疗方面的研究。采用化学合成、慢病毒载体或是质粒载体等方法将相关靶基因的干扰片段转入到需要研究的细胞中,干扰靶基因的表达,通过检测干扰后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初步研究靶基因在相应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不能为蛋白质编码的RNA。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LncRNA能够在染色质修饰、转录或转录后等水平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并与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LncRNA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研究尚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基于国外关于长链非编码基因芯片研究结果,选取在卵巢癌呈差异表达的应激诱导长非编码转录本5(Long stress-induced non-coding transcript5,LSINCT5)做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SINCT5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和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指征的关系。通过小片段RNA(si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株中LSINCT5基因的表达,初步探讨LSINCT5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第一部分研究长链非编码基因LSINCT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主要是将化学合成siRNA干扰片段瞬时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初步探讨长链非编码基因LSINCT5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长链非编码基因LSINCT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设计针对目的基因LSINCT5的LSINCT5-SiRNA片段,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将其转入到卵巢癌SKOV3细胞中,沉默靶基因的表达。 3、采用CCK8试剂盒、Transwell小室等检测转染LSINCT5-SiRNA后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 结果: 1、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LSINCT5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中LSINCT5 mRNA的表达量[(25.75±47.31) vs.(3.78±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Ⅲ、Ⅳ期LSINCT5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Ⅰ、Ⅱ期LSINCT5 mRNA的表达量[(36.96±56.86) vs.(6.39±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中低分化、低分化及未分化组LSINCT5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高分化组[(29.73±51.01) vs.(5.8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发生大网膜或淋巴组织转移组LSINCT5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发生组[(46.35±60.90)vs.(5.1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48小时以后,干扰组中LSINCT5 mRNA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48小时以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出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48小时以后,24、48小时细胞的增殖能力较阴性对照组下降(P<0.05),72小时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不明显(P>0.05)。 结论: 1、LSINCT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且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有无转移密切相关,提示LSINCT5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瞬时转染LSINCT5-siRNA靶向沉默LSINCT5的表达后,卵巢癌SKOV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24小时、48小时的增殖能力下降明显,但这种抑制作用没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3、LSINCT5基因有望成为卵巢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将来或许可以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