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频发,使其在大型储能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系锌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理想的绿色电池体系成为了研究的热门领域。本论文以具有大间距层状结构的V2O5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部分氮化和阳离子掺杂,改善了V2O5自身导电性差以及锌离子存储困难的问题,最大程度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文中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以及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首先通过水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频发,使其在大型储能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系锌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理想的绿色电池体系成为了研究的热门领域。本论文以具有大间距层状结构的V2O5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部分氮化和阳离子掺杂,改善了V2O5自身导电性差以及锌离子存储困难的问题,最大程度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文中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以及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首先通过水热方法分别合成了Zn2+、Mg2+和Ca2+二价金属阳离子掺杂的V2O5,发现掺杂效果最好的阳离子为Ca2+,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Ca2+掺杂的V2O5可实现343.9 m Ah·g-1的较高比容量。之后采用C3N4或三聚氰胺作为氮源,将V2O5与氮源混合在700℃下热处理均能实现对V2O5的氮化。由于C3N4和三聚氰胺的分解产物不同,对V2O5的氮化机制存在差异。当以C3N4为氮源时,氮化程度较小,氮化产物VNO-700的主晶相为V2O3,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实现366.2 m Ah·g-1的放电比容量;当以三聚氰胺为氮源时,氮化程度较大,在相同的氮化条件下产物的主晶相为VN,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也可实现315.2m Ah·g-1的比容量。阳离子掺杂可在V2O5层间形成插层从而拓宽层间距并稳定晶体结构,而阴离子掺杂可通过向晶格内部引入缺陷,两种方法都可以提高V2O5的储锌性能。在对V2O5进行阴阳双离子掺杂研究时,发现采用先氮化后水热的两步法,能够形成V2O5与N和Ca两种元素共存的物相CVNO。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0.1 A·g-1下该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418.5 m Ah·g-1;而在2.0 A·g-1的高电流密度下经过500圈循环后仍可保留201.1 m Ah·g-1的高比容量,保持率可达81.2%。该结果结合了阳离子掺杂和氮化两种改性方法带来的优点,而且产物中VN与V2O5相互复合的存在形式提升了材料导电性也提供了新的电池工作机制,实现了高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分子间氢键的强弱严重影响氢键结合的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的凝胶化和流变行为,提供了一种调节水凝胶理化性质的途径,以满足特定的生物医学应用。本文研究了N-丙烯酰基甘氨酰胺(NAGA)侧链上的双酰胺基序间的间隔基团变化对聚合物网络间氢键作用的影响。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与NAGA结构相似的新型单体,即在双酰胺基序间引入一个额外的亚甲基,将这种新单体命名为N-丙烯酰基丙氨酰胺(NAAA)。NAAA在水溶液中可以通
碳纳米管纤维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研究和应用于导线与电缆、柔性能源器件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要实现碳纳米管纤维的诸多电力电子应用,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是要实现碳纳米管纤维与电路中其它带电部件之间的低电阻、高强度的可靠连接,而传统的连接方法均不适用。广泛用于微米和纳米级金属增材制造的弯液面限制的电化学沉积方法可以在各种位置沉积各种形状的金属,且沉积不会感染碳纳米管纤维的内部结构,因此被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噪音小且无污染的优点,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ZrO2陶瓷是该电池中电极及电解质的基本构成材料,但其连接及高温稳定性问题一直阻碍着SOFC的推广运用。本课题采用Ag-Cu O-Al2Ti O5复合钎料,通过空气反应钎焊(RAB)方法对ZrO2自身、ZrO2与GH3536、ZrO2与Mn Co涂层改性的SUS430进行连接,分析了不同Al2Ti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领域。有机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环境友好、结构可设计性强和反应位点多等优点,因此能够成为新一代电极材料。本论文围绕双极型萘酰亚胺基有机正极材料,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乌尔曼反应、还原反应和脱水缩合反应合成了双极型N,N’-双-(4-咔唑-1-苯基)-1,4,5,8-萘酰亚胺单体,利用原位电化
磁性聚离子液体由于其优异的结构设计性和加工性等而备受学者的关注,其磁性来源通常是高自旋的FeCl4-等阴离子。磁性聚离子液体由于磁性中心排列规整性较差且距离较远,显示出较弱的顺磁性,较弱的顺磁性影响了磁性聚离子液体的应用。刷状聚合物是一种具有高侧链接枝密度的聚合物,因此刷状的磁性聚离子液体具有高接枝密度的侧链磁性基团和易自组装的结构优势,可能导致其磁性单元排列更加规整从而显示出优异的磁性能,自组装
锂/钾金属被认为是下一代有希望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然而在电池循环过程中,锂/钾金属负极存在严重的枝晶生长以及大的体积变化,导致电池库伦效率低、循环寿命短。引入具有亲锂/钾性的三维多孔碳基集流体是缓解以上问题的有效措施,然而这类碳基集流体通常制备过程复杂,而且缺乏柔性。本论文通过简单的静电纺丝和热处理,制备了集优异柔性、多孔、亲锂/钾性于一体的三维碳基集流体,研究了其在锂/钾金属负极中的应用。主要
316H不锈钢是在316系列钢的基础上针对更高服役温度需求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具有更高含碳量的奥氏体不锈钢,作为第四代核反应堆结构部件的候选材料。核反应堆机组在服役过程中,由于机组频繁的功率变动和启停过程带来的温度波动,会使得核电机组中的部分结构部件处于长时间的低周疲劳行为中,容易造成材料的疲劳行为失效。因此研究316H钢在高温下的低周疲劳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过程,有利于316H钢的性能了解和应用,
为抑制飞机、高铁等物体表面的覆冰问题,可利用疏冰原理构建防覆冰涂层。聚硅氧烷材料表面能低,与冰的粘附强度小,是制备防覆冰涂层的重要原料之一,但其力学性能以及环境耐受性较差,引入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具备自修复能力的聚脲,弥补聚硅氧烷的缺陷。本文利用聚硅氧烷与二异氰酸酯合成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脲预聚物(PDMSPU),分别添加惰性硅油、1,3,5-三(4-氨基苯氧基)苯(TAPOB)交联剂以及Si O2纳米
具有强近红外(NIR)吸收的窄带隙共轭聚合物在光电、传感、通讯及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受限于受体单元的发展,广泛用于构筑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给体-受体(D-A)策略难以实现聚合物在近红外二区(NIR-Ⅱ)的强吸收。研究表明,提高聚合物骨架的醌式特征是另一种降低聚合物带隙的有效策略。基于此,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以噻吩取代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核、吲哚酮及其衍生物为端基的缺电子醌式单元,并以此
雾的形成会降低透明材料的清晰度,制备亲水性防雾涂层是常用的防雾手段,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的亲水性涂层在防雾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但仍存在涂层低温结霜等问题。PVA因其具有冰重结晶抑制活性,有研究表明,PVA水凝胶体系中添加海藻糖(Tre)可以增强其水合作用,且海藻糖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本文制备了Tre接枝改性PVA,以提高PVA涂层防霜性能,同时应用到红细胞的冷冻保存。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制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