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语言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语言输入指语言学习者通过听、看以及感知可理解语言材料的结构、意义和交际功能的过程;语言吸收是指学习者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的知识在多种活动中进行反复操练和加工后,使之进入长期记忆系统的过程;语言输出是指学习者将储存的语言材料和掌握的知识重新整合,根据交际情况的要求,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传递信息的过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家Steven Krashen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大量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只要提供足够数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语言技巧的提高和语法知识的获得就会随之产生。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对这一理论作了补充,她通过对加拿大法语浸入式学习者的学习进行七年的调查研究后指出,语言输入并不是外语学习的唯一成功因素,语言输出对外语学习也同样重要。要使语言习得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全面发展二语水平,不仅须要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输出。本文学习研究了可理解性输入、可理解性输出理论的相关研究,试图把这两个理论应用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探讨其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以期通过加强学生语言输入、促进语言输出,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本文针对这两个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开展了实证研究,比较了传统轻输入和输出、重语法讲解的英语教学方法与强调输入、输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所起的作用,证实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和Swai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出理论有利于英语教学,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可理解性输入、输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参加本文实证研究的是9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本实验进行了一次前测和两次后测,通过前测了解了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方法,通过后侧了解了在运用输入、输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作用的看法。本文中实验过程所收集到的数据主要通过使用SPSS统计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比了传统输入教学方法和输入、输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英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输入、输出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英语,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增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而且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语言交际环境,提供语言交际的最佳话题,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以保证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语言输出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