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微波整流电路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youreadygo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为载体的能量传输技术可实现能量远距离无线传输,相比于传统有线能量传输方式,具有一发多收、部署简便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军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微波整流电路将微波能转换为直流电能,是微波能量传输、环境电磁能量收集等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整流效率、功率容量等性能决定了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系统的效率及实用性。面向环境微功率无线能量收集、高功率微波输能等广泛应用需求,亟待研究发展宽带、高动态输入功率及宽负载阻抗变化范围的高效率整流电路架构与机制、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这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然现有面向微功率、高功率工作状态的微波整流二极管能量转换效率预测方法难于同时精确地表征二极管从微功率到高功率的高动态输入功率范围内的整流特性,导致高效率微功率/高功率整流电路性能仿真结果有效性低;经典的微功率/高功率整流电路效率低,限制了其实用性;目前商用的Si基、Ga As基微波整流二极管的功率容量较低(绝大多数在瓦级量值),通过多个二极管串联、并联及其组合可实现10瓦、100瓦级等高功率微波整流电路,但其系统效率低,限制了高功率高效率微波整流电路技术发展及高功率无线输能系统的实现;微波整流电路效率随输入功率、频率、负载阻抗等参量变化而变化,整流效率对工作参数变化非常敏感而限制了其实用性和应用领域。本文对宽输入功率范围的微波整流二极管能量转换效率预测方法、微功率/高功率整流电路效率提升机制、整流电路小型化方法、基于GaN HEMT的高功率高效率微波整流电路设计方法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贡献如下:1、针对现有整流二极管的效率预测方法不能准确模拟其在宽输入功率范围内的整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流二极管的前向/反向电流方程的射频-直流能量转换效率分析与仿真方法,其能较精确地模拟出各输入功率范围下的整流效率,及整流效率随输入功率、频率、负载阻抗等参量变化的规律。该方法能有效指导给定性能指标的整流电路的二极管选型,加速高性能微波整流电路的设计与实现。2、针对经典肖特基二极管半波整流电路因采用滤波、匹配网络而致电路结构复杂、固有损耗高、尺寸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无输入滤波器的高效率瓦级Class-F整流电路结构,通过并联λ/8开路微带线、串联λ/12短路微带线和调谐短截微带线网络同时实现了二次谐波短路、三次谐波开路的谐波输入阻抗和基波阻抗转换,降低了整流二极管的电压/电流在时域上的重叠,减少了二极管的损耗和整流电路的固有损耗,提高了整流效率、实现了小型化;设计研制出2.45 GHz瓦级高效率Class-F整流电路,其在2.45 GHz、31 d Bm输入功率、150Ω负载阻抗下测试的整流效率高达81%。为进一步拓展整流电路的带宽和输入功率动态范围,提出了一种具有宽带、高动态输入功率的高效率Class-F-1整流电路结构,通过并联λ/12开路微带线、串联λ/8短路微带线和调谐短截微带线网络,既实现了对二次谐波开路、三次谐波短路等所需谐波阻抗,又实现了宽带基波阻抗转换;设计研制的Class-F-1整流电路在2.25-3 GHz、3-16 d Bm输入功率内,整流效率高于60%,且峰值效率达到80%。Class-F/F-1整流电路的测试性能与理论分析、电路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提出的小型化高效率Class-F/F-1整流电路结构及设计方法有效可靠,可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微波到直流的能量转换系统。3、针对基于非零阈值肖特基二极管的微功率微波整流电路的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微带线无源升压式微功率高效率整流电路结构,耦合微带线既起升压器作用有效提升了加载于整流二极管的射频信号电压幅值,增加了二极管正向导通时间而降低了二极管损耗并提高了整流效率,又实现了基波阻抗转换而去掉输入匹配电路,减少了整流电路尺寸。设计研制的耦合微带线无源升压式微功率整流电路在2.38 GHz、0 d Bm输入功率、4.2 kΩ负载阻抗下峰值效率达到67.7%;在0.923 GHz、-30 d Bm输入功率、7.2 kΩ负载阻抗下峰值效率达到14.4%。耦合微带线无源升压式微功率整流电路可广泛应用于环境微功率无线能量收集系统。4、针对经典GaN HEMT基高功率微波整流电路固有反馈回路、移相网络而致电路结构复杂、损耗高、电路尺寸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小型化GaN HEMT基高功率高效率微波整流电路结构,其通过GaN HEMT漏极-栅极间寄生电容耦合射频信号为栅极驱动信号,具有无须专用的反馈回路和移相网络等优势,降低了GaN HEMT基整流电路的损耗和电路复杂度,提高了整流效率,减少了电路尺寸;这类GaN HEMT基高功率高效率整流电路结构和设计方法有益于促进高功率、高效率小型化整流电路实用化。本文研究提出了宽输入功率范围的整流二极管能量转换效率预测方法、三种新型小型化高效率微功率/高功率整流电路结构,发展出高效率微功率/高功率整流电路性能的理论分析、仿真与测试验证方法,研制出面向微波输能应用的高效率高功率整流电路和面向环境无线能量收集应用的高效率微功率整流电路,这些研究成果有益于推动环境无线能量收集、微波输能等技术发展,促进空间卫星太阳能电站、环境无线能量收集式自供电传感器及网络等新一代低碳绿色能源、信息系统实用化。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资源管控模式也在不停演进,以适应庞大的用户数量、快速发展的智能设备和日益丰富的应用类型。以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Diff Serv)为代表的静态描述模式,会预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定义或描述,但由于难以对应用层的指标进行量化和缺乏应用层对网络资源动态需求的感知,其性能受限。以应用知晓的网络(Application-Aware Networ
学位
信号检测是信号处理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复杂多变且充满各种干扰的环境中,如何提高检测性能一直是雷达系统和声纳系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大多数情况下,检测环境均具有非均匀性,这使得可用于目标信号检测的训练样本数通常较少,进而使得很多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因训练样本的减少而下降。除此之外,很多检测方法都包含了矩阵求逆,而矩阵直接求逆通常会消耗大量的运算资源,这对检测系统造成了较大的运算负担。Krylo
学位
期刊
太赫兹波的特殊位置赋予了其诸多区别于其他频段电磁波的特有性质,在物质鉴别、安全检查、无损探伤、生物医学、雷达与通信等领域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尤其是随着太赫兹波产生和探测技术的成熟,太赫兹技术研究近年来已受到各行业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可有效响应太赫兹辐射的天然材料,太赫兹波段可调器件的研究相对滞后,已然成为了当前太赫兹技术实用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尽管当前已有众多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方法被用于提
学位
谱感知和谱估计技术在电子侦察、频谱管控、认知通信等应用领域中至关重要。由于谱感知接收机应具有较大的瞬时带宽,用奈奎斯特率进行高速采样会给硬件实现带来极大的压力。目前基于sub-Nyquist采样技术的谱感知技术能有效地缓解高采样率带来的问题,实时地感知较大的频谱范围。另外,结合了阵列技术的谱感知技术除了可以获取信号源频谱的分布情况外,还能同时估计出信号源的来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
学位
微波等离子体具有高电子温度和高电子密度的特性,这使得微波等离子体已经被广泛用于表面刻蚀、材料制备、废气处理等方面。而更高频率的毫米波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实现更加高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可以实现更快速的等离子体化学沉积、进行CO2气体处理,实现等离子火箭、毫米波通信和紫外线(UV)辐射源等应用。因此,毫米波等离子体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与重大研究价值。本学位论文对等离子体的诊断、控制和相应的原理进行了系统的
学位
离子推进器具有比冲高、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轨道卫星、深空探测和星际航行等任务。放电室是离子推进器生产等离子体的主要组件,其放电效率直接影响推进器的工作性能。然而由于实验成本和数值计算能力的限制,放电室内的许多放电机制仍未被很好地理解,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因此,本文研制了高性能粒子模型对放电室的等离子体特性、外加磁场影响和动态电磁效应等关键物理问题展开研究,
学位
随着深度学习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内容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标注,其所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不断涉及到对更高语义信息的分析和理解。本文针对图像/视频和文本之间的跨媒体高层语义理解,特别是对跨媒体语句生成与定位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跨媒体语句生成与定位课题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接着,从跨媒体语句生成,即图像文本描述自动生成这个具体任务出发,研究了图像区域定位和视觉注意机
学位
雷达目标三维成像及散射特性研究是结合三维测试系统以及雷达三维成像技术,并对全空间目标散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先进研究方法。该项研究有助于评估雷达目标的隐身性能或雷达系统的反隐身性能,并可协助开发具有低可探测性的装备或提高雷达探测水平,为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测量、雷达目标检测与识别、隐身涂层的吸波指标评估、反恐、安检等应用提供新技术途径。该项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
学位
细胞类型研究是生命学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在单细胞尺度对大量细胞的多个特征进行检测,这为细胞类型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由于单细胞数据集通常是高维且无标签的,聚类方法逐渐成为细胞类型研究中的主要数据分析方法。但是,现有的聚类方法往往在效率、有效性或鲁棒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解决规模较大、维度较高的单细胞数据集的聚类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个在效率、有
学位